1979年,46岁的光棍收养了仅2个月大的男婴,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40年后,男孩已成长为上校军官,而86岁的养父却年迈体衰,孤苦无依。于是,他毅然找到领导:“我要带父亲上班!” 【消息源自:《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2023-08-27 中国军网】 1979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但在内蒙古的农村,生活的变化还没有那么快。董栋小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民。1974年,46岁的董栋小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妻子离婚改嫁,两个孩子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那几年,董栋小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家里的粮食不够吃,经济条件十分拮据。1979年,他得知村里有一户人家想要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孩送人。董栋小决定收养其中一个。他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和大部分粮食,给孩子请了八个月的奶妈。作为一个男人,他既当爹又当妈,为了给养子董永在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没日没夜地干活。 董永在在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和付出。小学时,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初中时,校长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给予了他免费吃饭和学费全免的待遇。董永在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时,董永在获得了文科班唯一一个保送名额,顺利进入了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特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2007年,他考取了国防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后来成为武警指挥学校的青年教员。 2011年,董永在回到家乡过年,看到年老体弱的父亲,决定将他接到自己身边。董栋小虽然舍不得家乡的土地,但看到儿子的决心和孝心,还是答应了。2019年,董永在正式调入军事科学院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向上级申请将父亲带在身边,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北京的日子里,董永和父亲形影不离。他推着年迈的父亲,走遍了北京的许多著名景点。天安门前、故宫、颐和园,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父子俩的身影。董栋小虽然年纪大了,但在儿子的细心照顾下,心态乐观,身体状况也得到了较好的维持。 董永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回报了为他付出一生的养父。他和儿媳的细心照顾,使得90岁高龄的董栋小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关系,董栋小总是笑着说:“他就像是我的亲儿子,甚至比亲儿子还要亲。” 董永在的故事在医院里也传为佳话。他不仅是军事科学院的骨干,也是一位孝顺的儿子。他的同事们常常看到他推着父亲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聊着家常。董永在总是耐心地倾听父亲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艰难的岁月和无私的付出。 有一天,董永在带着父亲去医院做定期检查。医生看着这对父子,感慨地说:“你们父子俩的感情真好,真是让人羡慕。”董栋小笑了笑,说:“他是我唯一的依靠,也是我最大的骄傲。” 董永在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他父亲一生的回报。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证明了养父对他的爱和付出是值得的。每当有人问起董永在的成功秘诀,他总是说:“没有父亲的支持和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 2023年,董栋小已经90岁了,但他的身体状况依然很好。他常常坐在家中的阳台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回忆着过去的岁月。董永在每天忙碌完工作后,总是会陪在父亲身边,聊聊家常,讲讲单位里的趣事。 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和付出是跨越血缘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董永在和董栋小的故事,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中国人奋斗和坚持的缩影。 在董永在看来,父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了父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父爱的伟大,也是孝心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亲情和孝心,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董栋小在北京的生活,虽然没有了家乡的田野和炊烟,但他有了儿子的陪伴和照顾。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会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想起儿子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他知道,自己的一生没有白费,儿子的成功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董永在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不仅在军事科学院的工作中表现出色,也在生活中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朋友之间,都应该珍惜彼此,付出真心。 这对父子,用他们的生活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和孝道。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也是时代的印记。无论未来如何,他们的故事将会被更多的人传颂,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1979年,46岁的光棍收养了仅2个月大的男婴,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40年后,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1-01 07:33: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