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已经没有公信力了:为何对内难以服众,对外口碑滑坡? 来源:繁与简 在央企工作的这些年,我看到了太多让人唏嘘的现象。曾几何时,央企是众多求职者心中的香饽饽,背靠国家的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如今这块金字招牌却逐渐褪色,对内难以服众,对外口碑持续滑坡。 记得去年一次部门会议,李主任问大家对央企的看法。坐在角落的小王脱口而出:"现在谁还相信央企?" 此话一出,会议室陷入沉默。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事。 我们单位一位老同事常说,过去央企是"铁饭碗"。每到招聘季节,应聘者排起长队。可现在呢?应届生纷纷投奔互联网企业,即便进入央企体制内的员工也在寻找跳槽机会。央企这块金字招牌为何不香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让我想起一件往事。小李是我们部门的技术骨干,能力出众。晋升会议上,他的名字却被毫无理由地划掉。原因很简单—— 他没有任何"关系背景"。在央企,能力与品德已不是晋升的决定性因素,"近亲繁殖"成为公开的秘密。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央企项目审核。投标文件上写着某央企子公司的大名,可深入调查后发现,这家公司竟是个皮包公司。他们通过租用央企资质、商标进行违规操作。这样的假冒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央企的公信力。 有位基层员工跟我说过一句话:"每天像演戏,材料要精心准备,数据要反复核对,但真实情况谁也不敢说。" 这种话我经常听到。央企的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造假,内部管理混乱,让员工们疲于应付。 招投标环节更是问题多多。我亲眼见过,一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在投标前一天突然修改。背后的利益输送,让央企的公信力进一步丧失。有同事无奈地说:"这里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央企的舆情管理同样令人担忧。一次安全事故后,公关部门的处理方式让人哭笑不得。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删帖、压热搜,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让公众更加不信任。 我们部门曾接待过一个合作伙伴。谈判桌上,对方直言不讳:"跟央企合作风险太大,合同履约率低,资金回笼困难。" 这种评价并非个例。央企的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商业合作。 最让人寒心的是腐败问题。一位老领导退休前告诉我:"央企就像一个大染缸,很多人抵挡不住诱惑。"从项目招标到资产处置,权力寻租的阴影无处不在。 薪酬体系的不透明更是让员工心寒。同样的岗位,工资差异巨大。有些人凭关系拿高薪,有些人辛苦工作却只能拿底薪。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打击了员工积极性。 央企改革喊了多年,可效果并不理想。市场化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人才流失严重。我们单位去年有十几位骨干员工离职,他们的共同感受是:在央企,能力与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央企痛下决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打破"近亲繁殖",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只有这样,央企才能重获公信力,再现往日辉煌。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央国企已经没有公信力了:为何对内难以服众,对外口碑滑坡? 来源:繁与简 在央
烁耀中原地
2025-01-15 17:05:0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