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穷养”不是养育男孩的好答案

大手牵萌娃啊 2024-03-27 01:46:10
01

小林是我一个朋友的老公,朋友说“结婚后自己都没改掉老公抠门儿的毛病,没想到被我儿子给治愈了”。

听见朋友的调侃,小林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我爸妈就是这句话的忠实执行者,但我却再也不愿意穷养我儿子了。”

小林的家庭条件本还不错,但父母小时候在物质上管得很紧,平时也不怎么给零花钱。

小学去春游,老师让自由活动,别人都有钱去玩一些项目,自己除了带去的零食以外两手空空,不能参加又不敢单独走远,只能站在一旁羡慕地看着别人去玩;

中学了,上学离家有三站路的距离,小林妈妈会每个月算好天数给交通费,为了手上能留下点零花钱,小林经常在下课的时候赶作业,放学的时候步行回家,没有自习的时候就跟家里说去朋友家写作业写晚了,有自习的时候就说被拖堂了,多几次,也就没人再问了;

大学生活永远没有别人口中的精彩,教室、食堂、图书馆、寝室,就是小林固定的线路图,室友都和他开玩笑,说他“打肿脸,充学霸”,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精彩需要消费,消费意味着花钱,而自己已经养成事事精打细算的习惯,但却不愿再同学面前表现得斤斤计较。

直到遇到朋友,开始恋爱,两人也没少绕着“可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吵架。

小林说自己也不想这样,为一点小钱心里不舒服很久,但之前虽然觉得这个问题是个严重的困扰,却都没有想过改变,直到成为了爸爸。

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瞬间的触动让小林开始思考,如果自己现在的一些习惯是父母错误教育方式留下的“烙印”,那自己为什么还要以“穷养”对待儿子?

02

坚持”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的父母们,本意是想让男孩磨练心志,女孩不因匮乏而屈从他人,却简单地把这些与物质挂上钩,把穷和富对立起来,并刻板的套在孩子的性别之上,却忽视了这些背后孩子的感受。

“穷养男孩”的教育,让身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小林即使成人还在“疗愈”自己,那当这种育儿经用在有儿有女的二胎家庭又会怎样呢?

张琴家的两个孩子相差一岁,兄妹之间经常动不动就打了起来,张琴也总是埋怨大宝没有哥哥样。

一天两个孩子又开始大打出手,妈妈训斥了大宝,大宝委屈地朝张琴喊道:“你不是我妈妈,你只是妹妹的妈妈“,外婆看见张琴吃惊地愣在原地,赶快出来打圆场,”小孩子胡说什么呢?你和妹妹都是妈妈的心尖尖”。

听到外婆这么一说,大宝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说,“才不是,新玩具都是妹妹的,吃什么都是她先选,我想要买东西,妈妈就说男孩那么爱花钱干什么?”

听到儿子这么说,张琴鼻子酸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以为对儿子好,却成了儿子心里的伤。

张琴不是偏心女儿,只是想着男孩要苦点,女孩要宠点。

”穷养“和”富养“成为两个对立的独立状态,同时出现在家里,孩子也会去观察、对比,他们和父母的视角不同,不会想到这是父母根据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化养育,只会以为父母的爱有失偏颇,对另一个孩子新生怨怼。

03没有父母的养育目标是想让孩子长大后一身穷苦,即使选择穷养的父母也不会如此。大多数这样养男孩的父母不过是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目的是让男孩子变得不畏风雨。

可惜一些家庭把穷的条件过于放大了,把穷、苦等同于挫折教育的唯一条件,把物质条件压得很低的同时,精神供给和爱的表达却没跟上,各方面的匮乏让孩子心里开不出花来,又何来香气可言。

若真要穷养,重在“养”而非“穷”。

金钱上的穷、富要适可而止——富不至于不骄纵溺爱,穷也不至于伤到孩子的自尊。

而心理和精神上的“喂养”却要不遗余力。

就像著名作家刘墉提到儿子时曾说:

我希望我的儿子未来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只龙虾吃得干干净净,让对方知道孩子见过世面;

而当女朋友家龙头漏水时,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让对方知道自己绝非娇生惯养,而是有责任担当。

养男孩最重要的是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人生时,因为精神上的充盈而有底气,

面对面前的苦难时,不管小到是琐事,还是大到荆棘,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0 阅读:0

大手牵萌娃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