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常常白天休息,晚上通宵工作。为了提神,他逐渐和香烟打上了交道。那时人们对香烟危害认识不足,只看到其提神功效,所以无人反对他吸烟。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湘潭等 5 县考察时,当地群众用土产 “叶子烟” 招待他,他边吸烟边和群众聊天,格外亲切,来者不拒,烟瘾也越来越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烟草供应紧张,毛泽东逮着什么吸什么。有时香烟断货,他就吸旱烟或用纸卷喇叭筒。有一次,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他知道蒋介石不吸烟且讨厌烟味,便始终未抽一支烟。蒋介石对此感叹:“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烟不离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工作更加繁重,香烟成为他调剂精神、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他改抽 “555” 牌铁罐装香烟,后又抽 “熊猫牌” 和 “中华牌” 国产香烟,再也不抽外国烟。他吸烟很厉害,有时一天要吸 3 包,每月买烟的钱就要几十元。离京外出时,他会购买当地特产烟,如去武汉时买的 “珞珈山” 牌香烟,还带给家乡人抽。美国作家 R・特里尔曾说:“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都不如毛爱吸烟。” 毛泽东很多重要思想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形成的。
二、吸烟习惯彰显节俭与坚韧(一)抽烟节省到极致毛主席抽烟非常节省,那时候的烟没有过滤嘴,他就把烟抽到烫嘴、拿不住,才舍得扔掉。他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的烟蒂短到不能再短,因为毛主席抽烟的习惯是抽到快要烧着指头了,剩下的再用烟嘴继续抽,一直抽到烟熄了才抠到烟缸里去。这种节省的习惯不仅仅体现在抽烟上,也反映出他一贯的艰苦朴素作风。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毛主席以身作则,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榜样。
(二)困难时期不挑剔在战争年代,烟草供应紧张,毛主席从不挑剔烟的品质。有时香烟彻底断货,他就吸烟味很呛的旱烟,或干脆用纸卷成喇叭筒,里面放上烟丝。虽然很难吸,但毛主席从不计较,依然烟不离手。这种在困难时期不挑剔的态度,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苦的精神。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毛主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
三、晚年戒烟的决心与毅力(一)健康考量下决心1972 年,毛泽东开始生病,吸烟对他的健康越来越不利。当时他血压偏高,眼睛患白内障,咽喉出现炎症,而且常有咳嗽。大家都劝说他老人家戒烟,考虑到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毛泽东自己也觉得应该戒烟了,便爽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要求。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曾告诉毛泽东,如果斯大林遵照医嘱戒了烟的话,可能不会逝世得那么早。这个劝告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的决定。
(二)艰难戒烟终成功毛泽东的戒烟过程充满了痛苦与坚持。刚开始,卫士们怕他难受难忍,就把烟和烟具放在原处。毛泽东要么把烟拿起来放在鼻子前面使劲地闻几下,要么就把雪茄烟放在手里用手指来回地捻几次,坚决不抽。有一次周恩来到丰泽园与他交谈,毛泽东下意识地拿出一支香烟,两只手各握一头,来回摩挲摆弄,然后放到鼻子边,使劲地嗅了嗅。周恩来见状,同情地说:“主席,你实在熬不住,就抽上一支吧!”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马上将烟放下,说:“不能抽了,我已经戒了嘛,这些日子,你哪里看到我还抽烟哩!” 就这样,毛泽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人生的最后两年,再也没有和烟打过交道。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意志力,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四、烟香背后的伟人形象毛泽东与烟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习惯的体现,更是他伟大形象的生动写照。
他的节俭,在抽烟这件小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把烟抽到烫嘴、拿不住才扔掉,办公桌上堆满极短的烟蒂,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朴素。这种节俭并非是物质匮乏下的无奈之举,而是他始终心系百姓、以身作则的自觉行为。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他深知每一份资源的来之不易,用自己的行动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标杆。他的这种品质,源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培养,母亲的善良勤劳、生活俭朴,以及湖南师范学校的勤俭氛围,都为他奠定了艰苦奋斗、俭朴生活的思想基础。
他的坚韧,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战争年代,烟草供应紧张,他从不挑剔烟的品质,旱烟、纸卷喇叭筒都能成为他提神的工具。这种在困境中的坚持,如同他在革命道路上的坚定前行。从井冈山的艰难岁月到长征途中的爬雪山、过草地,再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是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他都从未退缩,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
而他对烟的难以割舍,又从侧面反映出他为国家和人民操劳的程度。香烟仿佛是他在思考国家大事、为人民谋福祉时的 “神经缓冲剂”。在烟雾缭绕中,一个个重要思想诞生,一场场伟大的战役指挥若定。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毛泽东与烟的故事,是他伟大人生的一个缩影。他的节俭、坚韧以及为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