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开国上将共10人,分别为:张爱萍、钟期光、唐亮、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韦国清、许世友、傅秋涛。
其中,钟期光、唐亮、傅秋涛主要是负责政工后勤工作,剩下的7位都是我军一流的名将。
一、张爱萍上将张爱萍将军在红三军团时期就负有盛名,除了因为他作战勇猛,还因为他是我军有名的儒将,文化素养很高,能出水平很不错的诗集。
抗战爆发后,毛主席对他寄予厚望,任命他为江浙省委军委书记,当时上海刚刚沦陷,主席要他在沪宁杭等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战,可惜当时形势过于复杂,张爱萍很快就被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调走了,不然他的成就不可限量。
之后张爱萍被老战友彭雪枫要到了河南,但由于意见分歧,他很快就只身前往里津浦路东(彭雪枫留在路西),仅用了3个月时间组建起了皖东北根据地,之后又和南下的黄克诚部一起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他的个人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此期间展露无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一位非常有谋略和胆识的将军。
张爱萍此期间历任新四军3师副师长(师长为黄克诚),4师师长(彭雪枫将军病逝后接替)。
可惜的是,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在担任华中区军区副司令员期间(司令员为张鼎丞,粟裕为张爱萍为副司令员),因车祸事故头部受了重伤,不得不离开部队到苏联养伤,因此遗憾地错过了解放战争,不然他在华野一定会有非常精彩的表现。
回国后,张爱萍被任命为华东海军的首任司令员兼政委,成了我国海军事业最初的奠基者,他创建华东海军的日子,后来被中央确定为中国人民海军的生日。他指挥的一江山岛战役,在我军的军史上也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二、陈士榘上将陈士榘上将是我军参谋型将领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有不少具体指挥的经验。红军时期他就曾任军参谋长,抗战初期,他是115师343旅参谋长(旅长为陈光),进入山东后,他又担任115师参谋长,协助罗荣桓、陈光等同志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协助陈毅、粟裕两位首长的军事工作。
华野的重要战役,他基本都有参加。华野七月分兵后,他和唐亮率领西线兵团挺进中原,即著名的“陈唐兵团”。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他策动何基沣、张克侠起义,堵死了黄百韬的退路;第二阶段,他率领华野部队南下支援中野,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风雪陈官庄围歼杜聿明,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种说法是,第三阶段粟裕将军病倒,围歼工作就是陈士榘代替指挥的,但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
淮海战役后,华野改编为三野,下辖4个兵团,兵团司令分别为: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和四野的刘亚楼上将一样,陈士榘也完成了从野战军参谋长到兵团司令员的转变,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宋时轮上将在宋时轮上将的军事生涯中,有两点是最受人瞩目的,一个是他非常擅长的阻击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他指挥梁山阻击战策应刘邓;豫东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开封,他在桃林岗阻击蒋军整编第5军五天五夜;济南战役中,粟裕还想让他担任阻击任务,他要求这次一定打主攻;淮海战役中,他统一指挥3个纵队,进行了著名的徐东阻击战。
“排炮不动,必是10纵”,宋时轮擅长阻击的威名不仅在我军有口皆碑,在国军中也是人尽皆知。
另一个就是他在抗美援朝期间,率领志愿军9兵团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此战我军在遭遇严寒,冻伤减员,兵力不足等恶劣条件下,与当时世界一流的美第10军进行了直接的较量,迫使这支美国王牌部队经历了他们有史以来“最长的退却”,此战是第二次战役中的焦点,此战之后,“联合国军”被全部赶出半岛东北。
在群星璀璨的三野,能被人们记住并不容易,宋时轮凭借他的战功做到了。另外,在抗战期间,宋时轮和邓华一起,率领八路军第4纵队开赴冀东,支援冀东暴动,也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
四、叶飞上将叶飞上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早年间在闽东活动,参加过地下工作,单独领导一块革命根据地,这样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
被编入新四军后,他一直是陈毅、粟裕麾下最重要、最得力的干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每一仗都有他的身影。论资历、论才能、论威望,他都堪称华野众将的“老大哥”。
上海战役后,叶飞率领华野10兵团挺进附件,先后解放福州、漳州、厦门,创福建军区,担任军区司令员。
金门战役后,叶飞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地方工作,在主持福建省工作期间,建立了第一批新兴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和文化教育事业。
57年,韩先楚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担任政委,前者负责军事,后者负责建设。但在58年炮击金门时,毛主席依旧点名让已经担任省委书记的叶飞来具体指挥,此战了却了叶飞将军多年来的一桩夙愿。
五、许世友上将许世友上将以他独特的性格和小说般传奇的经历闻名于世,很多人因此反而忽略了许世友在军事上的贡献,这是喧宾夺主。
许世友在红军时期就以能打著称,原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晚年写回忆录时,对许世友的勇猛非常称道,比如“红十二师的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和七十三师的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都是善于打硬仗、恶仗的部队。”
“漫川关突围,是关系我军生死存亡的一仗。许世友那个团立了大功,二一九团打得也不错。幸亏敌人刚到,合围圈不够严密,我军决心果断,行动迅速,利用夜间突围奏效,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战局最吃紧时,我到大面山二十五师的阵地去看过,陈海松、许世友在那里指挥,部队真是杀红了眼。每天要对付敌人五,六次以上的冲锋,从天亮打到天黑,大刀砍卷了,刺刀捅弯了,阵前敌人的尸首一堆——堆的,臭不可闻。这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场血战,不拼命不行啊!”
许世友将军是打硬仗、恶仗出身的,作战风格彪悍勇猛,有万夫不当之勇。抗战时期,他率部在山东“打红了胶东的半边天”,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济南战役攻城总指挥,8天时间攻克济南。
尤其被人称道的是,1979年他以73岁高龄指挥了广西方向的边境自卫还击战,颇有廉颇虽老尚能张弓的风范。
六、王建安上将王建安红军时期和许世友是搭档,两人一个是红四军军长,一个是红四军政委。
王建安“军政兼优”,这是非常难得的,很多人只知道王建安在政工上的成绩,却不知道他在军事上同样富有才华。
抗战期间,王建安是我军第一批开赴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高级将领,39年6月担任山东纵队副指挥(张经武为指挥,黎玉为政委),这是我军在山东最基础、最原始的武装力量。
1942年后,王建安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又担任鲁中军区司令员。
他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也非常突出,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在淮海战役中,他的很多建议都被中央军委和粟裕采纳,正因如此,华野改编为三野后,他能成为4大兵团司令员中的一位。
七、韦国清上将韦国清上将的军事生涯有两件事最有名,一个是他领导部队从山东南下,组建苏北兵团,担任苏北战场的作战任务,在远离主力的战场坚持作战2年多。
另一件事就是他在建国后率领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胡志明等人进行抗法战争。这期间,韦国清是军事顾问团团长,陈赓是中央代表,韦国清留在越南的时间的更长一些,他参加指挥了越军的边界战役、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和胡志明等人的私交非常好。
史料记载,1955年,已经转入地方工作的韦国清不在授衔名单中,胡志明亲自向主席建议:“为取得奠边府大捷立下大功的韦国清同志应该评上将。”
韦国清在1977年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算是开国上将中职务比较高的将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