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行动力的秘诀:永远在寻求外部正反馈。这是我读王阳明心学得到的启发。...

枫儿的 2025-02-18 15:03:34
废掉行动力的秘诀:永远在寻求外部正反馈。这是我读王阳明心学得到的启发。 《王阳明心学》中说,一个人出于自然而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去做事,并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鲜花和掌声,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道德高尚; 而只是出于良知的召唤,出于一种与他人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情感,做其应该做的而已。 这就是“本自具足”。它出自佛教,指每个人或事物本来就具备圆满的智慧和潜能。 我一开始写笔记,也会期待平台立马就给我正反馈。几乎每隔5分钟,就要重新刷一遍,看有没有点赞,那个悲催啊。 但是冷静想想:难道自己都不认可这篇笔记的价值吗?如果认可,又何必计较有多少人认可?如果不认可,那我不应该花更多心思提高笔记质量吗? 后来,我终于意识到:过度在乎外部环境给予的正反馈,本质上还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不够问心无愧。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如果真的已经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内心只会更加平静而不是焦虑。 可能你觉得这是鸡汤,那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正反馈谁都能坚持,又凭什么轮到你脱颖而出? 假设做自媒体一个月,大家都是10万粉丝,那全中国14亿人,至少有10个亿的人都能坚持下去吧。那你能卷赢别人的竞争力又在哪里? 就跟AI写作一样,如果只是简单提个问题,就能得到极其精彩的答案,那别人也是这样。这件事就不是我们的护城河了,因为它不能让我们变得更稀缺。 我是个经济学小白,但这个常识我是懂的——只有足够稀缺的东西,才会越来越值钱。阳光很宝贵,但它不够稀缺,所以只要在大晴天走出家门,我们就可以免费享用。 如果说我的笔记是在传递多高尚的情感,那属实夸张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特别感恩那些作者传递给我的能量。 我经常引用书里的大段文字,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真的很有价值,能被多少人看到,要看各种因缘造化。 而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去分享,还原我最初的触动。哪怕只有一个人点赞,只有一个人说受到了启发,那还是很值得。 这就是支撑我持续输出的“内部正反馈”,也是王阳明说的“不向外求,向内求”。 不是说外部反馈不重要,而是当一个人的内在趋向于圆满,外在的圆满才会慢慢显现出来。不管是佛教还是心学,都是这么说。共勉!读书成长

0 阅读:0
枫儿的

枫儿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