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虹专栏:图说师友——周韶华

99艺术 2024-09-18 10:16:05

“图说师友”之周韶华 鲁虹画 2024年6月

按: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年——2019》出版之后,我所涉及的有关中国美术史的系列著作,实际上已经由1966年写到了2019年,因为,此前我已经出版《文革与后文革美术1966——1978》与《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年——1999》等著作。本来想接着撰写1949年——1965年的中国美术史,资料其实也收集得差不多了,可因一些客观上的原因,我决定暂时放下这一计划。那么,在今后相对空闲的写作时段,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也征求过若干人的意见。由于我很同意一个朋友的建议,即借鉴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的做法,将一些没有写进上述著作的重要材料,如一些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等关于艺术的趣闻轶事写出来,以为现在与往后的研究者提供补充性材料,于是我便由自己比较熟悉的师友开始了此一工作。起初,我也只是想运用文字的方式,后来又想到要以绘画的方式为每人画一幅肖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方力钧画相关作品的启示,结果就有了“图说师友”的专栏,只是三十多年没画画了,还是有点手生,相信画上一段时间,会有所恢复。后经与99艺术总编杨凯商议,拟每周发一期,文字会长短不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希望读者能喜欢。

——鲁虹

卓越的艺术家与美术活动家

——略记与画家周韶华老师的交往

1978年3月, 49岁的周韶华从下放的郧阳地区调回武汉,并兼管着湖北省美术院与中国美协武汉分会的工作, 【1】^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不断在一些展览中推出了他的创新中国画,而且时常在《美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艺术创新的文章,所以,当时他无论在整个湖北,还是在全国美术界都享有极高的盛誉。

1971年,周韶华下放在湖北郧阳地区

我与周老第一次近距离见面,是毕业前,也就是1981年6月在武昌首义路省文联的临时办公点,并为陈方既老师所带去。周老个头很大,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语速偏慢。与我简单聊了一会,便掏出钢笔在陈方既老师递去的关于申请将我分配到湖北美协工作的报告上写下了“同意”的字样,然后笑着对我说,以后要跟着陈老师好好干啊!起先我十分紧张,生怕过不了周老的关,如此顺利是我丝毫也没有想到的。只可惜在毕业前,省文联方面未能与湖北艺术学院的人事部门协调好,我的档案被误投到了武汉二轻工业学校,这也使我只到1983年10月才正式到湖北美协履职。而于此之前,也就是当年7月,周老的“大河寻源”画展已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这个展览后来又到南京、郑州、武汉等地展出,其影响之大,远非同期其他山水画家举办的展览可以相比拟。由于他在推出全新人文价值观的前提下,既对传统中国画的意境构成方式、图式技巧都进行了大跨度的革命,也推出了“隔代遗传”与“横向移植”理论观点,故产生了极为广泛或深远的影响。

周韶华《大河寻源》,国画,1982

周老在学术上成就人所共知,这显然与他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努力分不开。而与此相关的是,作为特定时段湖北地区艺术的主要负责人,他还是一个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公益心、敢担当和大格局的人,而这则可以从他长期不间断的为推动湖北乃至全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努力中看到。比如,早在美协武汉分会刚刚恢复工作之际,他就与鲁慕迅、陈方既等老师一道组成了“晴川画会”,遂于1981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湖北中国画十人联展”与研讨会,叶浅予先生与首都艺术界都对此展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又比如,为推动湖北美术理论事业的发展,经他多方做工作, 《美术》杂志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于1982年6月联合召开了“神农架美术理论研讨会”,这是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美术理论讨论会,对湖北的美术批评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一点很明确,即如果周老只是关注个人的事业推进,而不去考虑本地区乃至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问题,他是不会惹上一些所谓麻烦的——个别不太理解他积极推介艺术创新的人,偶尔还会打一些上纲上线的小报告。好在他不是知难而退的人,且总是会智慧的与各方面做好沟通工作,故湖北美术事业才能有今天的局面。

彭德、皮道坚、沈鹏、周韶华、鲁慕迅、陈方既在神农架美术理论讨论会合影,1982年

周老到协会办公室的时间不多,一当大政方针确定,日常工作多为戴筠秘书长主持。本来我和几位年青工作人员是比较难得与他见面的,但由于省大展办公室为筹备来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计划以分片观摩草图的方式了解各地创作状况,于是我就有了机会随周老及省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一块去咸宁地区、宜昌地区、郧阳地区,我的任务是用录音机录下发言者的讲话,然后整理成纪要在《湖北美术通讯》发表。那时,我们是坐的一辆中巴出行,记得在过兴山或神农架等地遇到周老感兴趣的景色时,他偶尔会请司机停下来画些速写,而我总是站在旁边认真观看,并仔细体会他究竟如何将眼中之景转化为手中之景,我自然也很想了解那些速写再如何变为创作,但又不便说,心里不免特别羡慕老友樊枫,因为他已经是周老的入室弟子。

神农架美术理论讨论会合影,1982年

至于每当到各地市面对已经挑选出来的创作草图开会时,周老常常是主要发言者,我注意到,作为一个在1941年就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革命家,他特别看重那些表达出正面向上价值观的艺术作品,不过,他坚决反对只顾配合,不顾效果;只看标题,不看形象;只看题材,不看主题的简单化做法。而且多次在介绍石鲁《转战陕北》等典范作品后,他会强调通过特定生活现象表现新颖思想境界的重要性。此外,结合具体作品草图他有时会涉及构思问题、有时会涉及构图问题……让人深受启发。1984年10月,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北京等9个城市举行,湖北美术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显然与周老的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分不开!

《本刊1982年美术理论讨论会在湖北召开》《美术》1982年第9期

1985年是湖北美协的高峰期 ,可谓空前绝后,因为其不仅于当年1月出版了《美术思潮》杂志试刊号,4 月推出了创刊号, 【2】 还成功的于11月在武汉展览馆举办了“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而这两件大事是任何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人都不可能回避的。

《美术思潮》1985年1月试刊号封面封底吕中元设计图片致谢:彭德

下面首先谈一下《美术思潮》兴办过程。

1983年中期,基于国内美术创作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即呼吁改革创新已是时代风潮,由周老领导的湖北美协从推动艺术变革的目的出发,决定在《美术理论文稿》的基础上创办《美术思潮》杂志,这在国内无疑是首创。考虑到陈方既先生年事已高,周老很想寻找一位既年富力强,又具有新锐观点与很高理论水平的人来主持工作。根据调研,他将眼光放到了彭德身上。接下来,湖北美协先是在1984年3月以举办“第六届湖北省美展”的名义将他借调到了湖北美协,然后于年底将他正式调过来了。而为了调动一事,周韶华上至省领导,下至宜城县领导,做了大量工作。在正式调动之前,聂干因、李世南与我还曾经到彭德在宜城的家专门去过一次。

《美术思潮》印刷合同1985年6月8日签订图片致谢:彭德

与传统的美术刊物组建工作班子的方式不同,周老是大胆让彭德做主编,他自己与鲁慕迅任副主编。到了1986年,他们干脆辞去了副主编,改由皮道坚任副主编。 《美术思潮》的办刊宗旨是:“把握艺术变革的脉搏,敏锐地发现尚在萌芽阶段的新事物,热情地扶植有待成熟的思想,及时地抨击业已停滞或退化的艺术现象,粗线条地预测艺术发展的近期趋向。” 【3】 而这样的宗旨也使得印刷极为差劲的《美术思潮》很快赢得了许多艺术家与读者的追捧。

《美术思潮》 终刊号封面祝斌设计图片致谢:彭德

接下来再谈谈举办“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的过程。

关于举办此展的设想是周老在1985年初湖北美协的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后,湖北美协一方面与有关画家进行了书面联系,另一方面派出了聂干因与李世南出外做组织发动工作,筹展的工作得到了积极响应。天津美院的青年教师李津、阎秉会等还专门携画赶到武汉希望参展。当年11月21日至31日,该展在武汉展览馆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画家,如周思聪、吴冠中、刘国松、谷文达、李津等人参加。为避免闲言或影响湖北画家的内部关系,周老没有参加画展。整个展览可看作是8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抽样调查,基本反映出特定阶段的基本走势。展览举办前,也就是10月31日至11月1日,湖北美协与《美术思潮》编辑部还围绕中国画如何变革,如何更新民族意识、体现时代精神的问题,召开了有参展画家和部分理论家参加的“国画创作讨论会”。

1985年国画新作邀请展参展艺术家、批评家合影图片致谢:彭德、李津

1993年初,时任《江苏画刊》主编的李建国向祝斌约写评介周老的稿子,因要得很急,祝斌手头又有文章在写,就将任务转给了我。写前,祝斌带我去了周老家一趟,那是一个晚上,周老的老伴王老师将我们迎进客厅后,我除向周老了解了一些情况外,还借了不少资料。文章发表在了当年第4期上,名为《大跨度的历史性超越》。周老看后夸我写得不错,我说,因字数有限,所以没能放开写。他听了鼓励我放开写,强调还有地方要用的,于是,我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个案研究。在写作中,我努力运用贡布里希的“情境分析”法,分别对周老的艺术目标、相关艺术难题及解题方案进行了详尽分析,此外还结合具体作品把他的创作特点归纳为:将东方的线与西方的面、东方的墨与西方的色、东方的章法与西方的构成融合在一起。周老很是满意,同年11月,就将本文以“代前言”的方式发表在了他的专著《抱一集》中。 【4】 再过一段时间,周老见面告诉我,著名文艺理论家何西来先生曾专门提及此文,说写得很专业。应该指出,通过撰写此文使我基本掌握了将艺术家面临的问题、观念与风格追求相结合的“情境分析”法,这对我进行批评写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2018年春节,看望周韶华先生

此后我与周老有更多业务上的联系,如1997年10月我在深圳美术馆主持“中国画改革20年学术研讨会”时曾邀请他与范景中、刘国松、孙振华等20人参加;2008年10月我在湖北美术馆不仅策划过“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展”,还主持了学术研讨会;2020年应我之约,周老专门为我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六卷)题写了书名等等, 【5】下面着重谈谈编辑《周韶华全集》的事。

2008年10月“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展”新闻发布会现场湖北美术馆

2007年8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冠中全集》(九卷)对外推出,因为我担任了该全集第八卷的主编,所以,在筹办“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展”的过程中,周老仔细向我询问了相关编辑的细节,并告诉我,他也计划要编辑出版一套有关他本人艺术的全集。

由于周老的巨大学术影响力,本全集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顺利,即虽然2009年初才开始正式开始策划,可项目与经费很快批了下来。3月,我在深圳接到了周老的电话,请我出任主编。我当即感谢了周老,并告诉他,由于要请年岁比我长的老师出任分集主编,还是请刘骁纯老师出任合适。周老说此想法他也有过,主要是担心一些年纪偏大的老师或因身体,或因工作会推辞,他不好意思请他们。我说让我来试试吧,他就同意了。放下周老打来的电话,我立即给刘骁纯老师去了电话,正如周老所料,刘老师说他身体不太好,不适合做此工作。我对他说,全集总的编辑计划请您定夺,但所有具体工作则由作为执行主编的我来做,而且我们还谈到了具体的工作方式与请相关人员做分集主编的事,结果他终于答应了。再往后,经过周老、刘老师、出版社时任总编王开元与我多次商量,遂定下了全书的基本框架与各分集的主编。

2010年12月《周韶华全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当年6月,由长江出版发行集团与湖北美术出版社出面组织,周老、刘老师以及《周韶华全集》的全体工作人员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了第一次编委会,后在全体编委会成员、湖北美术出版社与周韶华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前期编辑工作顺利完成。2010年春季,也就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周韶华全集》的全体工作人员在江西婺源集中开了最后一次编委会,会议对全集的编辑进行了终审,并于12月正式推出。 【6】 此全集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好评,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既由此向周老表达了敬意,也在写作与编辑上有新的收获!

2018年春节,与湖北的朋友看望周韶华先生

周老是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长者。虽然已年届96岁,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仍然在坚持艺术创作,还在关心着湖北的艺术创作情况。这些年我与湖北的几位朋友隔段时间就会去看望他,而他总是要向我们了解湖北美术界当前的创作情况,并叮嘱我们要将湖北的美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峰,其博大的胸怀与矢志不移的精神令人景仰,且催人奋进!

2024年8月22日于武汉合美术馆

周韶华 ,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1941年参加八路军。1950年就读于中原大学美术系,毕业分配到湖北省文联任秘书兼美术组长。此后相继担任湖北省美协副住席兼秘书长、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并为多个大学与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现为湖北省文联名誉委员。2008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0年获第四届AAC艺术中国2009年度艺术家大奖。举办过多个个展,作品为许多艺术机构收藏。

注:【1】中国美协武汉分会于1982年更名为中国美协湖北分会。另,经过短暂的联合办公,湖北省美术院与中国美协武汉分会后来分开。【2】《美术思潮》到1987年第6期停刊,总共发行了22期,计约30万册。【3】见彭德《蓦然回首说思潮》,载于《美术思潮》1987年6期。【4】周韶华著,《抱一集》,1993年11月,国际翻译出版社出版。【5】《中国当代艺术全集》( 鲁虹主编,共六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6】《周韶华全集》(八卷,刘骁纯任主编,鲁虹任执行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鲁虹还兼任了第一卷的主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