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村庄|三江社区:古韵流淌处新景焕生机 】余姚丈亭镇三江社区,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运河畔,在这里古街与现代生活相融,历史与未来交织。这里不仅保留了水乡的传统风貌,更通过深挖文化资源和民生设施改造,焕发新的活力。
昨天,记者来到三江社区,作为我市首个乡镇社区,它的核心区域便是丈亭老街。老街地处姚江与慈江交汇处,是浙东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至今还留存着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大量建筑。漫步其间,“集友弄”“史家弄”“卖柴弄”等路牌醒目,高墙伫立,往昔繁华似在眼前。
80岁的王彩仙老人在巷中正在与邻居闲聊。她自幼生活于此,见证了老街的兴衰。上世纪70年代,老街还是丈亭的商业中心,杂货店、布店、铁匠铺等店铺一应俱全。每逢市日,十里八乡的百姓纷至沓来,就连对岸的居民也会乘着摆渡船前来赶集。彼时,老街上的“三江饭店”生意兴隆,能在这里吃上一顿饭,足以让旁人羡慕许久。如今,这些店铺早已不在,但老街的记忆依然鲜活,那些老房子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缸坛瓮罐等老物件,给老街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老街上,一位女画家正专注着描绘一处老屋的门头,画板上的江南古典建筑栩栩如生。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老街进行了保护性开发,修复了部分古建筑,用作老街的史迹陈列馆、书画院、休憩区等。“我们希望通过保护与开发,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文化底蕴。”丈亭镇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老街已经从单纯的居住区转变为一个文化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水乡风情,探寻运河文化。
如今,慈江沿岸的生态防洪系统也成了三江社区的一处景观。2016年,相关部门在老街邻水一侧建起了一段1.6公里长的玻璃防洪挡板墙,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在抵御江水倒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因玻璃的透明特性,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墙。“这道玻璃墙建成后,老街就再也没发过大水,安心多了。”老街的常住民张老伯感叹道。非汛期,玻璃防洪挡板墙仿若透明的景观墙,透过玻璃就可以到江里的鱼、乌龟、螺蛳,恰似一个生态“大鱼缸”。同时,当地沿着慈江打造了一条生态步道,花草树木环绕,成为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丈亭镇三江社区正绘就古韵新景的绚丽画卷。“我们将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致力于保护传承利用丈亭老街,加快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建设,让街区重焕生机,居民生活更美好。”三江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满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