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陈赓和廖承志在上海法租界先后被捕,廖承志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主动提

玲珑说历史 2025-03-28 09:12:25

1933年2月,陈赓和廖承志在上海法租界先后被捕,廖承志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主动提出要说出共产党藏在哪里,这让法国巡捕很意外。

1925年6月,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时,廖承志正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突如其来的一枪从英军阵营射来,打飞了他的帽子,险些丧命。这次事件成为他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暗杀,年仅17岁的廖承志失去了父亲。为了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迫害,母亲何香凝决定将姐弟俩送往日本避难。在那里,廖承志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并加入了由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学生组织。在日本,他积极参与反日大同盟的活动,因而多次遭到逮捕。两次被捕后,他被迫被驱逐出境。

1926年夏,廖承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因其参与的活动引起了日本警方的关注,他再次被拘捕并被强制驱逐出境。此后,他先后在德国汉堡和荷兰海牙活动,领导中国海员的运动,并因组织工作再度被拘捕,最终被驱逐出境。虽然屡遭困境,廖承志始终不失幽默感。他曾自嘲道,自己似乎命中注定要与监狱结下不解之缘,甚至开玩笑说,自己并没有算命,但每次坐“洋牢”时都能感受到“还算文明”的待遇。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廖承志对国民党的做法愤怒至极,毅然脱离了国民党,前往日本继续学业。在此期间,他加入了社会科学研究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发表了不少激进的政治言论。由于这些活动,廖承志三次被日本政府投入监狱,但这些打压并没有让他气馁。1928年8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党内宝贝”。同年,廖承志还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1933年2月的上海法租界,一场出人意料的审讯正在进行。与以往那些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不同,被捕的廖承志主动向法国巡捕表示,愿意带路指认共产党的藏身之处。在确认廖承志确实有此意愿后,巡捕们立即向上级汇报这个意外之喜。

这位看似"软骨头"的年轻人,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革命家庭背景。1908年9月25日,廖承志出生在一个充满革命理想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革命志士,母亲何香凝更是当时活跃的民主人士。父亲为他取名"承志",寄托着对他继承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的殷切期望。廖承志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33年初的上海租界,局势异常紧张,陈赓和廖承志先后在法租界被捕。在被关押期间,廖承志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越来越多的同志被抓捕,而且敌人似乎总能准确地找到目标。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偶然,背后必定有内奸在作祟。

廖承志带着巡捕们在上海的街巷中穿行,最终在一条偏僻的小巷中停下。他指着一栋二层小楼,声称这里就是共产党的秘密据点。巡捕们正准备大举进攻时,却发现这竟是廖承志自己的家,开门的是他的母亲何香凝。

廖承志利用这个机会,用方言向母亲简短地传递了重要信息:有关组织内部出现叛徒,同志们已经被捕的消息。虽然这番对话很快被巡捕打断,但关键的信息已经传达出去。这短暂的几分钟交谈,为后续营救行动和组织安全埋下了伏笔。

1933年8月,廖承志应党的指派,前往川陕苏区参军。当时,他即将离开浙江的家乡和爱人经普椿,心中充满了不舍。在临别前,廖承志对经普椿说道:“你若真心喜欢我,就多等两年吧。”之后,廖承志便告别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革命征程。初到川陕,他被分配到川陕总工会,担任川陕苏区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宣传部长。

在延安的日子里,廖承志对母亲和爱人的思念愈发强烈,于是开始频繁写信,向家人汇报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他在信中提到,常常想起爱人阿普,并叮嘱她:“记得转告阿普,让她多读书,多学些进步的东西,我们总有再见的一天。”他还向母亲报告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安慰她说:“我身体很健康,精神也不错,让她不必担心,也照顾好自己。”

在万里长征中,有一位特殊的“罪犯”,他每天戴着手铐,晚上套上脚镣,忍受着极大的折磨,但始终未放弃自己的信念,继续从事宣传工作,并画了大量宣传画。他便是廖承志。由于他与罗世文等同志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张国焘将其诬陷为“蒋介石特务”,并把他作为反革命分子关押起来,带着手铐随军长征。

1936年12月,党中央最终彻底清算了张国焘的错误,廖承志得以恢复自由并恢复党籍。他的党内地位得到了恢复,他的生命和革命事业终于走上了新的轨道。与他同被关押的罗世文曾回忆,廖承志的生命在当时可谓危在旦夕,若没有周恩来的营救,廖承志的生命恐怕难以保全。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暂时放弃了武力统一台湾的诉求,转而希望通过和谈解决两岸问题。1982年7月,廖承志作为国民党元勋廖仲恺的儿子,发表了一封致台湾同胞的公开信,呼吁两岸摒弃前嫌,展开对话与合作。在这封信中,廖承志以“经国吾弟”开头,语气亲切,犹如兄长劝教一般。信中,他表达了希望两岸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心愿。

0 阅读:63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