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残忍的“秀恩爱”事件。太平天国丞相陈宗扬夜晚巡视东王府,恰好遇见正在值班的妻子谢满妹,于是控制不住自己,该发生的都发生了。次日,东窗事发,杨秀清玩“天父下凡”,下令处死陈宗扬、谢满妹,以儆效尤。 圣库制度作为太平天国建立以来首创的经济管理体系,伴随着金田起义的爆发而诞生,并在太平天国的覆灭中逐渐消逝。这一制度在太平军的兴起与扩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不仅保障了军队的供给,吸引了大量贫苦农民投入革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军事纪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库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尤其是在推行“人无私财”的原则时,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其不可持续性。 太平天国初期,圣库制度的建立对于革命力量的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起义之初,贫苦农民生活困顿,社会矛盾尖锐,圣库制度通过无私的资源分配,消除了农民们对生计的担忧,使他们能够安心投身革命事业。圣库不仅为太平军提供了必要的粮食、武器和衣物,还通过统一管理,确保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这种集中供给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增强了士兵们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圣库制度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将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其管理范围。通过对城市资源的统一调配,太平天国政府试图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然而,过于理想化的“人无私财”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程度的私有财产和市场机制,而圣库制度的全面推行,忽视了这些基本规律,导致经济活力受限,社会生产力难以提升。 圣库制度的行政结构严密,从军队到基层组织,每一万三千家设立一个军帅,下辖师帅、旅帅、卒长,最基层的领导称为两司马。每一级组织都设有自己的圣库,确保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有条不紊。在中央机构中,设立了“总圣库”和“总圣粮”,由正副官共同管理,具体事务由设备典官负责。这种层级分明的管理体系,虽然在初期有效地保障了军队和城市的资源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层级的复杂性和资源分配的集中化,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和腐败滋生的问题。 圣库物资的来源多样,主要包括起义初期上帝全会众的捐献、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后的战利品、各地人民的自愿捐献和强制征收的财物、科派、田赋与工商税的收入,以及百工衙的生产品等。这些多元化的资源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圣库的充足供应,使得太平天国在初期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经济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对民众的高压政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民众对圣库制度的反感情绪逐渐上升。 圣库制度在初期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了大量贫苦农民参与革命,保障了军队的供给,提升了士气,维护了纪律,促进了军民关系的和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先,过于集中的资源管理模式,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抑制了生产力的提升。其次,“人无私财”的原则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导致了民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再者,圣库制度的高度集权,使得资源分配缺乏灵活性和效率,最终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此外,太平天国的分营制度最初确立于太平军创立之初,是为了保持军队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而制定的。按照规定,除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这八位核心领袖外,其余所有成员都必须分居。男营住在一处,女营住在另一处,即便是夫妻也不能共同生活。 那是一个平常的夜晚,陈宗扬按照惯例在天京城内巡视。作为太平天国的丞相,他承担着重要的军政职责。平日里,他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确保城防安全。这天,他的巡视路线经过了东王府。 东王府是杨秀清的居所,也是太平天国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府内戒备森严,男女兵丁分区值守。谢满妹正在执行夜间值班任务,这本该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值勤。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在这个夜晚,两个本该保持距离的人,在府内偏僻处相遇了。 这一次意外相遇,最终酿成大祸。第二天,此事就传到了杨秀清的耳中。在太平天国的军事体系中,违反分营制度是重大过失。杨秀清立即召集众人,以"天父下凡"的名义召开审判。审判现场,杨秀清严厉指出陈宗扬和谢满妹的违规行为,宣布了对两人的死刑判决。作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陈宗扬的违规行为更显得罪加一等。就这样,一对因思念而相会的夫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令人唏嘘的是,就在陈宗扬、谢满妹被处决后的两个月,杨秀清再次"天父下凡",这一次却是宣布废除分营制度。这个消息传出后,整个天京城都沸腾了。将士们终于可以与家人团聚,军营里的严苛氛围为之一松。
1853年,太平天国拥众60万,战舰万余艘,杨秀清喜笑颜开。罗大纲告诉他:“东王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