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长沙市委代表蒋新祺去看望华国锋,交谈中,已从不过问政治的华国锋突然说道:“工厂问题比较多啊,特别是下岗职工,他们许多都很困难。有的一家几代在一个厂工作,工厂不行了,他们拿不到工资,生活没着落,很困难呢。这些工厂、职工,从前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想办法解决下岗职工的困难。” 1998年的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下岗职工问题成了那几年最刺耳的话题之一。国企改革推进,大批工厂关停并转,职工们一夜之间没了饭碗。华国锋那句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戳中了当时社会的痛点。他提到“一家几代在一个厂工作”,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一沉。的确,那时候不少工人家庭祖孙三代都靠一个厂吃饭,厂子倒了,日子就塌了半边天。 华国锋这话传出去后,长沙的反应挺快。1998年春天,当地政府开始摸底,挨家挨户登记下岗职工的情况。没多久,一些实在的措施就出来了,比如社区办培训班,教缝纫、修理啥的,还有临时招聘点,让企业直接跟职工对接。这些事虽说不是啥大工程,但对不少家庭来说,真是个喘气的机会。华国锋一句话,像扔了块石头进水里,涟漪慢慢荡开了。 要说华国锋为啥突然关心这个,得从他自己的经历说起。他1917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家里是普通农民,小时候干过不少苦活。1937年入党后,他投身革命,抗日战争里组织过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打过晋中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湖南干了二十多年,从湘潭县委书记干到省委副书记。修韶山水库、搞生产队,他没少下乡跟老百姓打交道。1981年退休后,他回了北京,过起了低调日子。可他那颗心,估计没真放下过对老百姓的牵挂。1998年,他81岁了,身体也不咋好,但听蒋新祺聊起长沙工厂的事,估计是触动了啥,才说出那番话。 下岗职工问题,不是华国锋一个人能解决的。那几年,国家层面也在推改革,国企要瘦身,要市场化,可这过程苦了工人。1998年全国下岗职工有好几百万,很多人拿不到工资,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华国锋说的“他们很困难”,不是夸张,是实情。有些老工人干了几十年,手艺过硬,可工厂没了,他们的技能也没地儿使。年轻人还能出去闯闯,老的咋办?一家子指着那点救济金过日子,日子紧巴巴的。 长沙的行动,只是局部反应。全国范围内,下岗问题引发了不少讨论。政府那几年陆续出台政策,比如“再就业工程”,鼓励下岗职工学新技能、找新工作。还有些地方搞了个“4050工程”,专门帮40岁以上的女职工、50岁以上的男职工再就业。这些政策听着挺好,但落实起来,地方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城市动作快,像长沙这样,立马跟进;有些地方就慢吞吞,职工意见很大。 华国锋那句话,表面看是随口一说,其实挺有分量。他没直接批评谁,但“不能忘记他们”这话,等于提醒大家:改革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人。国企改制是大事,可那些为国家干了一辈子的工人,不能就这么扔下不管。他这话传出去后,不光长沙动了,社会上也开始议论。有人觉得他老了还惦记这些,挺难得;也有人说,这问题太大,他说不说都一样,解决不了根儿上的事。 下岗职工问题背后,是个大时代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国企以前是铁饭碗,国家包到底。可到了这时候,市场不认这个了,效率低、包袱重的厂子只能关。改革的初衷是让经济活起来,可代价不小。职工们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很多人不适应。华国锋那代人,见证过新中国从啥也没有到慢慢建起来的过程,他可能觉着,这些工人当年扛起了工业化,现在却被甩在一边,太说不过去。 1998年以后,下岗问题还持续了好几年。国家后来加大力度,2000年左右搞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尽量保证他们有口饭吃。再往后,经济起来了,私企多了,工作机会也多了,这问题才慢慢缓过来。可对那批下岗的人来说,那几年的苦日子是真熬过来的。华国锋那句话,像是个警钟,提醒大家别忘了那段历史。 再说回华国锋本人,他2008年去世,享年91岁。去世前,他还是住在那北京的小院里,低调得不行。逢年过节,湖南有人去看他,带点腊肉茶叶啥的,他也就聊聊家乡的事。他那次跟蒋新祺说的话,没啥官腔,就是大实话。可能正是因为这份实在,才让人听着觉得有劲儿。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30点赞】
伟博蓝天
一个大好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疾苦人……
123456
1921年出生,华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