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saw欠薪闭店,精品咖啡何去何从

观点兔子看消费 2025-03-29 15:39:46
《南方都市报》报道,创立于上海的连锁精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被曝拖欠员工工资。过去一年里,Seesaw关掉了一半以上的门店,总部上海闭店数量超过六成,此外曾多次传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创始人被“限高”等负面消息。 这家曾经屡获资本青睐、被誉为“国产精品咖啡黄埔军校”的连锁咖啡品牌,已如履薄冰。 Seesaw事件反映了中国咖啡行业在高速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行业现状 ▪️市场竞争白热化 中国咖啡市场近年来快速增长,但头部品牌(如瑞幸、Manner、库迪等)通过低价补贴和密集开店迅速扩张,挤压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Seesaw作为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在瑞幸等品牌的性价比策略下,面临客群流失和成本压力。 ▪️成本压力与盈利难题 咖啡行业对门店选址、人力成本和供应链管理要求极高。Seesaw主打“第三空间”的品牌,租金和装修成本远高于瑞幸等快取店模式,在消费降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高价咖啡的支付意愿下降,导致单店盈利能力不足。 ▪️资本退潮后的经营风险 2021-2022年咖啡行业融资热潮吸引了许多品牌加速扩张,但2023年资本趋于理性后,依赖外部输血的品牌若未能实现规模化盈利,便容易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Seesaw的困境凸显了“烧钱换增长”模式的脆弱性。 ▪️消费需求的分化 中国咖啡消费者逐渐从“尝鲜”转向理性,对产品性价比、便利性和场景需求更加细分。Seesaw的高端定位和单一产品线难以满足下沉市场和中端大众的需求,而瑞幸、库迪等通过高频次推新和低价策略更贴合主流趋势。 ☕️未来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趋势 ▪️市场分层加剧,定位决定生死 • 高端市场:精品咖啡品牌(如%Arabica、M Stand)可能向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集中,强调差异化体验和文化附加值 • 大众市场:价格带集中在15-25元的品牌(如瑞幸、Manner)将继续主导,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 下沉市场:县域及低线城市,本土品牌可尝试更轻量化的门店模式(如快取店、社区店) ▪️行业整合与出清加速 中小品牌和区域性玩家面临淘汰,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供应链和渠道资源。 🐰咖啡行业已进入“长期主义”阶段,单纯依赖资本或概念炒作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竞争的核心将回归产品力、运营效率和用户价值。

0 阅读:4
观点兔子看消费

观点兔子看消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