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宗李旦主动禅位于其子李隆基的两大原因:
1.对权力无感:李旦本没有资格继承大统,但其母武则天却硬是将他扶上了皇位;后来大唐陷入了后继无人的窘境当中,李旦这才迫不得已再次登基,主持大局。
可他始终不以万乘为贵,也不贪图权力;或许是亲眼目睹了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以及李唐王室之间的各种残酷斗争,才促使他对至尊之位产生阴影,从而有了隐退之念。
2.形势所迫:太平公主是李旦的胞妹,性格酷似其母武则天,有当女皇之心;而太子李隆基的野心同样不小,因此二人水火不容。
两人都曾有拥立李旦复位之功,一边是亲妹妹,一边是亲儿子;为了保护误入歧途的太平公主,也为了李隆基将来顺利继承皇位,李旦只好眼不见心不烦,选择退位让贤。
李旦的父亲唐高宗李治生前确立的继承人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的第三子;但他在位不足两个月便被武则天所废,而后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李旦敏锐地发现,其母有称帝之意,于是果断让位。
武则天做了15年女皇之后,又将皇位还给了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但他的皇后韦氏却为了权力毒杀中宗;最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并扶持其父李旦再次登上帝位。
唐睿宗不忍将冰冷的刀挥向两个至亲之人,只能勉强维持双方的平衡;夹杂在儿子与妹妹之间,生性柔弱的他已心力交瘁,无心再重振朝纲。
纵使李旦有中兴大唐之志,也终将难以实现;唯有退位让贤,远离喧嚣的朝堂,做一个潇洒快活的太上皇,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英俊
六味帝黄丸李旦,爷,爹,妈,哥,自己,儿子都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