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回时》陈都灵婚后发型变不一样了?

东晋汉服上虞 2025-03-31 16:50:28
古装剧《雁回时》陈都灵婚后造型一出现,这款常见的雁尾造型就让网友吃惊:“这婚后发型怎么这么奇怪?发尾可以直接翘起来?” 这是最早流行于晚明时期汉族女子的造型,发区后梳“雁尾”,较为端庄稳重。该发型设计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头发精心分割为前、中、后三大区块,每一区块均以不同的手法编结并汇聚一处,故而得名“三绺头[搜索高亮]”。但这种三绺梳头的梳发方式其实追溯可以更早,例如元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就出现了:“谁想寇承御是箇三綹梳头两截穿衣女流之辈,倒有这片忠心。”(见图3) 具体来说,三绺头的特色是将头发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进行梳理与造型:左右两侧鬓角的发丝各自形成一缕,被称作“掠鬓”,它们轻轻掠过耳畔,借助梳理工具精心雕琢成型,形态宛若轻盈的乌云,薄透如同蝉翼,故而也有了“云鬓”或“蝉鬓”的文学美称。(见图4) 额前的发丝则单独成一股,既可以向后梳理,也可以选择平直铺开,甚至微微隆起,与头顶的发丝相互融合,用红绳束起,再绾结成各式各样的发髻。(见图5) 至于脑后的发丝,既可以选择向上融入发髻之中露出蝉翼般的髻尾造型,也能够梳成细长且微微上翘、较为明显的雁尾状。(见图6) 在中国装束史上有一个特性,即每个朝代越往后发髻越高或越浮夸,比如这款“三绺头”越往明末清初发展,前绺造型便逐渐变得膨大高耸,到清初已然是非常夸张的造型了,比如类似上图夸张的“牡丹头”。(见图7) 三绺头不仅深受古代汉族女子的青睐,其独特魅力还跨越了地区或民族的界限,被不同族群所喜爱并效仿,也是已婚女的经典发式。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东亚各国一些发式、在客家“三把头”及福建等地“帆船头”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传统发型中窥见三绺头的影子。后世文学中,使用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也被代指封建时期的女性。(见图8) 其实这么看,在古装剧里婚前婚后用不同的造型也是能见到人设剧情设计的细心了。 2025兴趣不打烊  汉服穿搭  雁回时  陈都灵  发型  庄寒雁  明制汉服 贵女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