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渡》宋祖儿这头上插的什么?
东晋汉服上虞
2025-04-18 16:27:08
古装剧《无忧渡》宋祖儿唐风发髻显得简约大气,两鬓插着的这种发饰不夸张却恰好修饰脸型,这种发饰到底叫啥?
早期插在两鬓的是梳篦和花钿,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帘梳、掩鬓等发饰。这种佩戴方法好处是可以用饰品填补发髻上的装饰空白,增加发髻的层次感,视觉上抬高颅顶、修饰脸型。
这种插梳方法不是空穴来风,早在汉晋时期已有,分为疏齿的梳和细齿的篦,唐宋时期非常盛行。唐朝中晚期尤其流行,那时物质丰富,生活条件好起来女子们就会更爱打扮自己,梳高大华丽的发髻,还喜欢戴各种发饰,在当时梳篦和佩玉一样,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地位越高的人,用的梳篦款式就越精美、越华丽。(图3)
古代的梳子既作为发饰,做工也越来越讲究。主要用金、银、铜这些材料,并采用锤揲、錾刻、镶嵌、掐丝、鎏金这些工艺等装饰梳背。梳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通过梳背雕刻各种吉祥纹样。(图4)
说到插梳的方法,有的人喜欢插一把,有的人喜欢插几把,还有的人喜欢满头都是小梳子。甚至有的人还会把梳子和其他首饰,比如钗、花这些一起佩戴,可以体现主人的穿戴品味。(图5)
顶插/正插:妇女们梳着高高的发髻,头顶发髻中间顶插一把梳子,可垂插可平插。(图6)
斜插/侧插:在发鬓上斜着插梳子,可以单独插一把,也可以发髻两边斜插形成对称。(图7)
背插:在发髻后插一把梳子。陆游《入蜀记》:“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图8)
上下对插:是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插法。梳齿上下相对,看起来能直接拉高颅顶。(图9)
满头梳:头上可同时插好几把小梳子,但论“真·满头梳”,还得看晚唐五代时期。中唐以后到五代,插梳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有的人满头都是梳子。(图10)
花钿多为小团花或者方胜等形状,在发髻两侧或抱面一圈作为装饰,这种作为发髻装饰的花钿其实是加了簪或钗脚,使用时插入发髻装饰即可。额间或两颊装饰的花钿一般是用鱼鳔胶等贴在额头或脸上的。(图11)
宋朝时,改进了插梳的装饰功能,加上珍珠、珠帘等装饰,发髻也没唐代那么繁复,花钿簪用得便少了。宋代时在下面坠珠或金饰帘称为帘梳,在造型上更为灵活。(图12、13)
到了明代,掩鬓簪成了头面的装饰之一,本质是簪,《客座赘语》:“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簪在狄髻两侧,也有此前插梳遮挡两鬓的视觉功能。可以说,古人为了高颅顶和修饰脸型也很努力。(图14)
无忧渡 2025兴趣不打烊 汉服穿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