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21年,63岁的汤和请辞。朱元璋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答:“我要100名女人”

墟史往事 2025-04-01 13:50:59

洪武21年,63岁的汤和请辞。朱元璋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答:“我要100名女人”。话音刚落,朝中大臣爆出阵阵笑声。朱元璋却非常高兴:“赏!”   汤和和朱元璋是邻居,小时候就玩在一起。后来汤和加入郭子兴义军,因为敢闯敢拼,很快被提拔为千户(千户是中国古代武官名,每千户所统兵1120人)。过上好日子后,他并没有忘记儿时好友,赶紧邀请朱元璋一起参加义军。   当时,朱元璋已出家当和尚。可是,和尚也是有上顿没下顿。因此,看到汤和说:“跟着义军,只要拼命就有饭吃、有肉吃。”,朱元璋有点心动。   加上,此时朱元璋刚好被人举报了。于是他果断投奔了汤和,成为郭子兴队伍中的一名马夫。   汤和职位比朱元璋高,但他对朱元璋始终以兄弟相称,没有官阶观念。因为,他看得出朱元璋必有所为。   果然,如他所料。朱元璋的马夫生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很快,他的骁勇善战便被郭子兴看中,被破格提拔为镇抚,官阶比汤和高了几级。   当时,其他将领对朱元璋都嗤之以鼻。只有汤和替他开心,一直追随他左右。有谁对朱元璋有意见,汤和也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维护他。两人之间的友谊因此越来越深。   此后,朱元璋在应天府自封吴王,汤和随朱元璋出征大洪山,占领滁州,之后又随军稳定集庆,为朱元璋统一天下作了不少贡献。   元朝覆灭后,汤和继续跟随朱元璋与残余势力作战。他的英勇表现让朱元璋非常赏识,直接被提拔为统军元帅。   不过,汤和虽然很英勇,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缺点:爱喝酒,而且一喝醉就胡言乱语。这也导致了他和朱元璋开始产生隔阂。   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与张士诚争霸,汤和被安排驻扎在常州。当时,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就在他的营寨西边。   一天,汤和喝醉了,就信口开河:“我在大明边境,想向东看就向东看,想向西看就向西看。”   这句“胡话”很快就传到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生性多疑,不禁想:“往西边,不就是想投靠张士诚吗?这臭小子难道是想背叛我?“   他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件事。   打下江山后,朱元璋开始秋后算账,拿这件事来说汤和,在百官面前当众羞辱和指责他。   汤和跟随朱元璋征南闯北,战功赫赫,为朱元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而且,他跟随朱元璋最早,按道理,至少也要被封个国公。但朱元璋只给他封了一个侯爵。   汤和也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有意压制他。此刻他开始明白,朱元璋早已不是儿时那个挚友。自此,汤河再也不敢贪杯,而是小心翼翼,不乱说话,不争功劳,更不埋怨。   后来,汤和继续效忠朱元璋,又立下了不少丰功伟绩。朱元璋这才册封他为“信国公”。当时,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但只有汤和自己知道:以后的言行应更为谨慎。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如有闪失,都会朝不保夕。   汤和的低调行事,果然让他保全了性命。   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开始性情大变。一批又一批的老臣都受到了牵连,胡惟庸、李善长、徐达、蓝玉等,以及他们的后代,无一幸免。朱元璋几乎将整个明朝的老臣子全部斩杀。   汤和看着一个个和他曾经征战沙场的战友被清除,心里很清楚朱元璋早晚会对自己下手。于是他才想告老还乡,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这才有了故事开头那个情节:汤和只想要100个女人。   汤和要的这个赏赐,虽然让朝中大臣耻笑,但却让朱元璋大为欣赏。因为,这正说明汤和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于是,他立马答应了汤和的请求,还赏赐给他许多金银珠宝、田地等。   而汤和为了彻底打消朱元璋的疑虑,回到家乡后,更是遣散了家中妻妾、家丁随从等100多人。他甚至把这些年所得的赏赐和财产都捐给了周围的村民。自己一个人悠闲自在地养养花,种种草。朝中的事情,他更是一概置之不理。   两年后,汤和上朝面圣,突然得了急症说不来话。朱元璋知道后亲自到国公府看望,安排人送他回到家乡养病。后来他的病情加重,朱元璋再次探望。   看着床上危在旦夕的昔日发小,看着这个一直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兄弟,朱元璋潸然泪下。   虽然他几次冷落和针对汤和,但汤和始终披肝沥胆,绝无二心。朱元璋不禁怅然若失。   洪武28年8月,汤和最终病逝。朱元璋十分悲痛,罢朝三日以示哀悼,并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作为明朝的开国大臣,其他的绝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所杀,汤和却不仅能全身而退,后来还被朱元璋追封为“东瓯王”,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感情本来就比较深。   但更重要的,是汤和一直以来都对朱元璋十分尊敬,且懂朱元璋。朱元璋需要他,他就为他卖命;朱元璋猜忌他,他就谨言慎行;朱元璋不需要他,他就主动请辞,不再贪恋权利。   这才是他能得以善终的主要原因。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151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