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晚膳时,慈禧尝了口清蒸鲤鱼肉,满脸笑容微微点头。谁料,当她再夹起一块,还没送到嘴边,却突然用手捂住脖子,满脸通红,指着身边的侍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一根鱼刺,卡在了慈禧喉咙里!
慈禧在膳食上讲究是众所周知,每顿饭要上100余道菜。久而久之,能让她提起食欲的菜自然是少之又少。
慈禧食欲上得不到满足,心情自然也很差,经常摔碟子摔碗,把御膳房总管骂个狗血淋头。一时间,宫廷内人心惶惶。
就在御膳坊总管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叫李仁昌的厨子,自告奋勇,做出了一道清蒸鲤鱼,竟然让慈禧眼前一亮。
这鱼是李仁昌自己从又清又活的水源钓上来的,并且从洗到蒸全程用“无根之水”处理,再点缀上青白相间的葱丝,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开。
慈禧眼睛一瞟,侍女秋蕊立马明白,连忙夹起一块鱼肉,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慈禧一看秋蕊安然无恙,才安心动筷。刚吃一口,慈禧就频频点头,身边伺候的下人们看到慈禧的举动也都松了口气。
可众人还没来得及高兴,慈禧就猛地摔下筷子,用手捂住脖子,满脸通红,指着身边的侍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一根鱼刺卡在了喉咙!把李莲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后厨忙活的李仁昌,一听说慈禧被鱼刺卡喉,当时冷汗就下来了。他一溜小跑赶过来,在他的一番操作下,鱼刺顺喉而下。大殿里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除了慈禧铁青着脸,其他人连大气都不敢出。李仁昌跪在地上,用蚊子一般的声音,恳求慈禧放过秋蕊。
慈禧冷冷的看着李仁昌:“你一个奴才,有什么资格求我!"
李仁昌把头磕在地上,砰砰直响,无与伦比地说:“秋蕊是我亲表妹,太后宅心仁厚,我还会做很多好吃的,求您放过她,我每天为您做好吃的,不重样。"
慈禧更是不屑:“狗奴才,本宫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你还能做出什么新奇玩意来,难不成还会做出会跳舞的面条?”
“老佛爷饶命,我会,我会做!您饶了秋蕊吧!"为了救秋蕊,李仁昌硬着头皮说会。
可回到后厨,他就一下子瘫倒在地:他哪里会做什么会跳舞的面条啊!只不过是为了救秋蕊的命,才胡乱答应的。这下可怎么办?
“师傅,这不是什么难事,交给我了!”徒弟彭进兵扶起李仁昌,拍拍胸脯说道!
没多久,彭进兵拿来一瓶水给李仁昌,告诉他只有用这瓶水面条才可以跳舞。还砍来好多竹子,叮嘱他,一定要用竹子摆造型做点缀。
不出彭进兵所料,会跳舞的面条让慈禧圣心大悦,只罚了秋蕊半年的俸禄。
可是在那之后,李仁昌便再也做不出让慈禧吃了爽口的面条了,更别说跳舞了。
一天慈禧突然问:“小李子,怎么不见那个做跳舞面条的厨子了?”
李莲英眼珠一转,连忙说道:“他现在无罪可请了,自然不敢多来惊扰。"
仅这一句就可看出李莲英有多会说话,其实,那会跳舞的面条能救秋蕊一命,也得益于李莲英的出谋划策和推波助澜。
原来,彭进兵看到师傅的样子很是心疼,便偷偷去找了得宠的总管李莲英,他给了些好处李莲英,李莲英见李仁昌同姓李,也算本家,便应承了下来。
煮面条的那瓶水也是李莲英提供的,其实就是汽水,那气泡推动着面条上下跳动,可不就像在跳舞吗?
然后李莲英在一旁说:”哎呀,老佛爷,您瞧瞧,您真是鸿福齐天呐,它们是在给您跳舞请罪呢!”
这话说得慈禧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但就凭这想救人一命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在于面条旁边摆放的竹子造型,这造型是完全按照颐和园里凤压龙的造型摆放的,这完全迎合了慈禧的心理,可以说是摆到她心坎上去了,才得以放过秋蕊。
不得不承认,李莲英之所以能够深得慈禧宠爱,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不仅有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颗会察颜悦色的心。
都说伴君如伴虎,慈禧身边的仆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唯有李莲英步步高升,被慈禧常留在身边。
在《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有这样的记录:慈禧和李莲英每日三餐,早晚起居都要互相问候,即使没办法当面也要派太监问候。
慈禧还经常叫李莲英陪她遛弯,他们两人走在前面,其余的人只能远远地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可见,慈禧的晚年生活是多么离不开李莲英。李莲英并非俊俏美男,全凭“实力”征服慈禧。
他不仅会揣摸主子的脾气和爱好,能够千方百计地讨主子的欢喜,同时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正像墓志铭中说的那样: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