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慈禧脖子上长了个毒疮,奇痒无比。太医们使尽浑身解数,都没能治好。无奈

史说畅谈呀 2025-04-02 10:10:52

1902年,慈禧脖子上长了个毒疮,奇痒无比。太医们使尽浑身解数,都没能治好。无奈之下,李莲英请来一乡村郎中医治,谁料,郎中跑到田里,抓来几条蚂蟥 ,一下塞进慈禧的衣领。 慈禧26岁那年便当上了太后,她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天,慈禧偶然发现脖子上长了个小脓包,开始并没在意。 谁知,小脓包越长越大,最后竟长成大毒疮,流脓淌水,奇痒无比,这可吓坏慈禧。 众所周知,慈禧极为看重自己的容貌,每天洗牛奶浴,吃燕窝炖品,保养有方,她的皮肤白嫩有光泽,吹弹可破。 可如今生了这么难看又难受的毒疮,慈禧吓得急忙下令,宣太医。 可太医来了一批又一批,轮番上阵,使尽浑身解数,但都没能治好。他们开的药方不但没效,毒疮反而开始腐臭。慈禧气得脸色铁青,连镜子都摔了。 一个太医壮着胆子提出要开刀切除,慈禧一听,当时就炸了毛:“这是打算要哀家性命吗!我先砍了你!” “微臣不敢…”太医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 李莲英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天竟跑到大街上,打听到一个叫禹会元的兽医,据说他对毒疮烂疖有一手。 禹会元进宫看过慈禧的毒疮,又给她诊脉,半天没言语。突然,他扑通跪倒磕头:“启禀老佛爷,草民要回家一趟。” 慈禧一听,眼睛一瞪,怒声喝道:“怎么,想溜吗?治不好我的病,我砍了你的脑袋!” 禹会元磕头如捣蒜:“草民不敢,我是打算回家拿一样工具,给老佛爷治病。” 就这样,在李莲英随同下,禹会元出了宫,但他并没回家拿药箱,却直奔稻田。李莲英一头雾水,却不敢过问,再耽搁下去,自己的脑袋恐怕也要搬家了。 只见禹会元一把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扑通一声跳进田中,在水里摸了几下,竟然抓出几条蚂蟥来!那些蚂蝗黑黑的亮亮的,蠕动着软软的身体,把李莲英吓得直后退。 再进宫里,禹会元看了看旁边伺候的宫女,眼珠乱转,心里有了主意,他把心一横,跪倒磕头:“为了疗效,请太后屏退左右。” 此时的慈禧,已经被毒疮折磨得痛不欲生,她脸色蜡黄,双眼无神,只挥了挥手,宫女们便战战兢兢,依次退了出去。 眼瞅着人都走了,禹会元一把掏出蚂蟥塞进了慈禧的衣领里。慈禧轻声叹道:“好凉快!” 蚂蝗吸吮着脓血,这让慈禧痒得要抬手去抓挠。 “老佛爷,不能抓挠,不然就没有效果了!”听禹会元这样说,慈禧乖乖把手放下,咬牙忍着脖子上的奇痒无比。 禹会元不慌不忙,将蚂蟥换了一批又一批。终于,毒疮清理干净,禹会元在伤口上又敷了草药,进行简单包扎。慈禧顿时感觉脖子上轻松清爽,脸上露出多日未见的笑意。 没过几天,慈禧脖子上的毒疮伤疤痊愈,皮肤又恢复了往日的白皙光洁,李莲英终于松了一口气,慈禧也开心地拿着镜子,照了又照。 “小李子,那个神医呢?重重有赏!” 说着,让李莲英拿来一大堆金银财宝,赏赐禹会元。可谁知,禹会元连连摇头,婉言谢绝。 “那就让他留在宫里,专门侍候哀家!”禹会元更是吓得身子乱抖,心想:我一个兽医,怎能给人看病呢? 他硬着头皮回道:“草民粗苯不堪,恐怕伺候不了老佛爷。”

慈禧看了看他那粗糙的大手,和破破烂烂的衣着,也不勉强。微微一笑,大笔一挥,写下“御医神手”四个大字送给禹会元。 就这样,禹会元把老佛爷的墨宝字幅,挂在他的诊室里。谁料,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慕名找他看病。 后来,禹会元的诊室越来越大,他医术也越来越精,他心怀百姓,免费为百姓看病,悬壶济世,不遗余力的救治每一位病人。最后,他真的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 不得不说,禹会元是大智慧之人,他不但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剑走偏锋,敢于出手,不但治好慈禧的疑难杂症,而且还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了荣华富贵,让人叹服。 禹会元深深懂得,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的道理,金银珠宝,身份地位,固然诱人,可是也随时伴随着风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神医薛福辰,也是为慈禧看病,药到病除后,薛福辰选择第一时间远走他乡,当慈禧派人赶去灭口时,才得知,薛福辰已“暴病身亡”。慈禧气得鼻子都歪了,却又无可奈何。 伴君如伴虎,禹会元虽然出身乡间,可他深刻地领会到这个道理,因此,他才选择在大富大贵面前,及时抽身隐退,明哲保身,实属难能可贵。 不得不说,高手在民间,禹会元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作为一个兽医,竟想到用蚂蝗治病救人,取得奇效。让人佩服的同时,又令人感叹,老祖宗留下的无尽的智慧,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