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杨开慧的凶手,隐藏在大陆生活40年,直到1974年才被枪决。
杨开慧虽为女儿身,却为我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她的工作下,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得到了发展。
但不幸的是,杨开慧被特务抓住并杀害,凶手竟然藏在大陆活了40年,凶手被枪毙的时候,距离杨开慧被害已经过去了44年。
杨开慧出生于湖南长沙,她的父亲是有名的学者杨昌济。杨昌济的思想十分先进,并不因为杨开慧是个女孩而有所苛待,不仅为她取了名、字,还效仿古人,为杨开慧取了号。
后来,杨昌济因为国家危难,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热忱远渡重洋,把妻子女儿留在了家乡。于是,杨开慧跟着母亲生活。
四年后,父亲杨昌济从国外来信,让妻子送杨开慧去上学,说女儿大了,必须要读书识字,才能在乱世中明白正确的价值,保护自己,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当时,长沙的风气还没有那么先进,整个板仓没有女孩子上学,杨开慧的母亲听从了杨昌济的话,把杨开慧送到了小学。
于是,杨开慧不仅成了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成了班里面最小的学生。识文断字之后,对杨开慧的见识增长果然有很大的帮助,她看见这里的妇女解放事业还很落后,尤其是妇女大多是文盲。
所以,杨开慧决定把不识字的妈妈带到学校一起读书,说服了妈妈之后,母女二人就一起去转学女校共同学习。这一段事迹被当地人传为佳话,对当地的妇女解放事业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这是杨开慧对妇女解放做出的初步贡献。
杨开慧毕业以后,父亲杨昌济留学归来,在长沙一所师范学院当教师,所以杨开慧跟着母亲一起去父亲那里。
杨昌济原本就是长沙著名的学者,从国外归来后,其见识、阅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不仅学识渊博,品德也极其高尚,被当地人佩服。
有大批热爱祖国的学生慕名而来,拜访杨昌济,去向他请教。其中,这群有为青年里,就有一个人深得杨昌济的赏识,那就是年轻向上的毛主席。
后来,杨开慧嫁给了毛主席,在丈夫的带动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成为了妇女解放事业的倡导人之一。
随着母亲搬到长沙之后,杨开慧就没有再去学校学习,而是在家自学,父亲从中指导。所以,每当毛主席等人来家里拜访父亲时,杨开慧作为学生之一,也会从中学习。
她不轻易发表看法,静静地看着这些学子们谈论实事,这些人里面,她最喜欢听毛主席发表意见,认为他说得很客观有理有据,在这之后,两个人渐渐就熟悉了。
1918年,杨昌济去北京大学教书,所以全家一起搬到了北平。毛主席去北京看望老师杨昌济,由于他当时在北平也有工作,所以就在杨家暂住。
在小住的这段岁月里,杨开慧和毛主席更加了解彼此,杨开慧对毛主席越来越敬佩。杨昌济患重病,杨开慧照顾父亲,为他读书看报,在读《新青年》等刊物的时候,就会从中吸取很多先进的思想。
1920年,毛主席成立文化书社,杨开慧大力支持,并向母亲与父亲生前好友求助经费,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加入了文化书社,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白色恐怖时期,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杨开慧作为毛主席的妻子,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和孩子一起回到家乡,和敌人开展地下斗争。没想到原来的党组织被敌人严重破坏,杨开慧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但就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她竟然坚持了三年。
1930年,杨开慧赶往长沙去见丈夫,却发现红军被何健军队大肆反扑后已经撤离,她没有找到丈夫的踪影,只能回到板仓。
但是刚回到家,她就发现何健正在捕杀革命者,还将她作为抓捕犯人之一。虽然精心躲避,但她很快就被特务找到抓住。由于身份特殊,杨开慧并没有被立刻杀死,而是被抓进长沙陆军监狱。
何健抓到杨开慧之后,对她威逼利诱,希望能够从她口中得到关于毛主席的线索,或者是一些关于共产党的有利信息。但是杨开慧深有骨气,她面对何健的软硬兼施,并没有任何反应,一个字也不说,誓死不会出卖组织。
何健大为恼火,明白这是一个已经没有价值的人犯,所以一气之下决定将杨开慧枪杀处死。杨开慧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却仍然誓死不出卖丈夫,不背叛党组织,可见其气节。
他们将杨开慧带到了浏阳门外的十字岭刑场,用枪将杨开慧杀害。令人意外的是,杨开慧并没有当场牺牲,姚楚忠知道后异常残忍冷漠,对着奄奄一息的杨开慧补了一枪。
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夕,何健大势已去,追随着蒋介石逃到了台湾,但是补枪的姚楚忠并没有随着何健离开,他留在了大陆。
姚楚忠自知罪孽深重,为了逃避惩罚,他仍然千方百计地隐瞒当年杀害杨开慧的事实。狡诈的姚楚忠只被当做普通特务关押处罚,却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杀害过杨开慧。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党对姚楚忠历经四年的调查,最终确定,姚楚忠就是杀害杨开慧的凶手。1974年,姚楚忠被执行枪决,距离杨开慧被害已经长达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