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射洪市绿然学校2024级年级主任何某发现一名学生佩戴手表进入教室,违反了班规中“禁止携带电子产品”的规定。何某要求学生当众砸毁手表(价值1900元),并在此前多次以类似方式处理其他学生的手机等物品。涉事学生小明(化名)因手表是父母赠送的生日礼物,多次哀求未果,最终被迫砸毁。事件曝光后,该学生于2025年3月22日通过“问政四川”平台投诉,要求赔偿。 射洪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于3月27日回复称,经核查,学生反映情况属实。校方承认何某因学生屡次违规携带电子产品且上课玩耍,未能控制情绪,采取了过激手段。涉事教师已向学生及家长道歉,并协商完成赔偿。市教育体育局责成学校改进管理方式,在维护纪律的同时保障学生权益,强调教育需“合理、恰当、人性化”。 班规明确禁止电子产品,但教师以“砸毁”方式执行引发争议。官方认定此举属情绪失控,损害学生财产权。 尽管校规旨在维护课堂秩序,但要求学生毁坏私人物品涉嫌违反《民法典》中关于财产保护的规定。专家指出,教师应通过暂扣、联系家长等方式处理,而非暴力销毁。 部分家长支持教师严格管理,认为学生违规应受惩戒;但更多网友批评教师行为过激,认为“以暴制暴”违背教育初衷。 有家长表示,教师是出于维护课堂纪律的责任心,且“熊孩子”屡教不改让教师承受巨大压力,社会应给予更多理解。 多数声音认为,教师的行为侵犯学生权益,暴露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问题,甚至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长期伤害。 事件折射出学校管理中“规则执行”与“人性化教育”的平衡难题。如何在不损害学生权益的前提下有效管理纪律,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课题。 射洪市教体局强调,各校需加强教师情绪管理培训,完善违规处理流程,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舆论建议建立更透明的家校沟通机制,同时推动立法明确教师惩戒权的边界,防止“过度惩戒”或“不敢管”的极端现象。
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四种怪象怪象一、凡是涉及到教师负面新闻或消息的,就有可能成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