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冯小刚和张国立曾公开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取代简体字,此言一出,文化学者

史记新说吧 2025-04-01 15:48:22

2015年,冯小刚和张国立曾公开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取代简体字,此言一出,文化学者易中天当即反驳:“亂竈龜鬱会写吗?连简体字都没研究透彻,还指望写繁体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为什么要恢复繁体?   1956年,为了扫盲,也为了教育制度的推行,国家开始推行简体字。   数千年来,中国都使用繁体,但当时读书是奢侈,很多平民一生都大字不识一个,那字是繁体还是简体,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区别。   推翻了封建统治,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和扫盲就成了国家治理的一大痛点,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知识,别的国家是机枪大炮,我们只有落后的步枪。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再大字不识一个,买车票都不知道上哪辆车!   要扫盲,就需要解决识字的难度,繁体之所以叫繁体,那是因为它是由一堆笔画组成,太难记也太难学,底子薄弱的人认繁体真是要他的命。   综合考虑后,国家开始推行简体,如今,全社会早就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扫盲的目标也顺利完成,再贫穷的人家,不说多读多少书,生活常用字基本都能认识。   一过来了困苦的劲,就有人出来折腾,冯小刚张国立便是之一,他们认为他们是文化工作者,有义务为中华文化发声,便多次公开提出希望恢复繁体字。   简体的文字看上去总是差点感觉,就像摆在博物馆的那些文物,能让参观者“哇哇哇”感叹不断的定是工艺繁复之物,简单的一根筷子,参观者看过就算看过,一点声响都不会留下。   繁体字有着数千年的延续,在时间的润泽下,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皆是文化,冯小刚张国立的提议,有支持也有反对。   支持之人觉得好东西不用,时间一长就会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支持的人多数就是觉得麻烦,明明一笔就可以写完的字,干嘛要写一堆?   繁体字和简体字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就算是学富五车的人要完全接受繁体字,都需要漫长的过程,那更别说知识储备量低的人。   中国的发展还没到可以撒开手去发展“兴趣”的地步,虽然温饱解决了,但社会的贫富差距还很大,很多人依旧再为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发愁。   此时的中国社会又开始导入繁体字,会影响社会发展吗?   其实会!每日烦心工作、烦心生活,什么都不顺心,走哪看到的字还都不熟,去买个菜想看看价,都要去一堆繁体字的标签里找老半天。   糟心不!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冯小刚张国立,他们不用为了琐事烦忧,生活对他们而言,就是享受的过程。   走在大街上,看着满街的繁体字,冯小刚张国立不会觉得烦躁,反而觉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那种环境下生存,才显得他们有文化、有格局、有涵养。   不同立场有不同立场的选择,冯小刚张国立站队生活富裕之人那一边,而易中天恰好和他们相反,虽然易中天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但他却极力反对繁体字的推行。   正所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易中天一直在教育行业发展,他非常清楚眼下中国教育和教育水平是什么样。   当下的中国教育要的快速发展,而不是享受愉悦,若是那字体又改回繁体,那科研医疗这类报告,谁看不费劲?   简体字只需要1小时就看完,改成繁体字后,3小时了还在想那些繁体字念啥,生活中出现一点繁体字那不影响国家发展,但是,一旦繁体字成为了官方文字,那就不太现实。   保护传统文化没问题,可以民间推行,可以部分试点,但是,作为官方文字不可以。   “亂竈龜鬱会写吗?连简体字都没研究透彻,还指望写繁体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易中天随便挑了几个,就难住了冯小刚张国立,其实,这4个字的简体字就是乱灶龟郁!   简体一说大家就会,但繁体别说会,就是见都没见过,出发点很好,可不现实,冯小刚和张国立可以在他们生活工作的小圈里推行繁体字,但提议全国推行还早了些。   也许再过一些年头,使用繁体字会成了社会习惯,但绝不是现在。

0 阅读:0
史记新说吧

史记新说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