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之恋!1965年,美国一位23岁的海豚训导员玛格丽特,在与海豚的相处中产生了

史记新说吧 2025-04-01 17:49:46

禁忌之恋!1965年,美国一位23岁的海豚训导员玛格丽特,在与海豚的相处中产生了“亲密关系”, 令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玛格丽特离开之后,海豚竟选择了自我淹死! 人豚相恋,是什么画面?   1965年,训导员玛格丽特架不住海豚的多次求欢,终于答应和它亲密玩耍,没想到,海豚的占有欲这么强,一时没见到玛格丽特,竟然选择以死明志、捍卫爱情。   为了探索人类与动物的边界感,美国宇航局启动了一项海洋计划,招募年轻女性训导员前往加勒比海上的圣托马斯岛,和那里的三只海豚深入对话、建立人与动物更深的联系。   听起来很空泛,实际也是一纸荒唐!   为了所谓的实验数据,训导员可以做出任何牺牲,包括身体和性,玛格丽特是训导员之一,她所训导的对象是名叫彼得、帕梅拉和茜茜的三只海豚。   三只海豚各有各的性格,玛格丽特通过多次细致的观察,也把它们的性格习性摸得一清二楚,茜茜傲慢,帕梅拉胆小,彼得雄壮而且正处于发情期。   玛格丽特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很是显著,这三只海豚每天都愿意围着她打圈,每天的相处太过亲密无间,玛格丽特很快就感觉到了彼得的不对劲。   患得患失!看不见玛格丽特时,彼得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一旦看到了玛格丽特,彼得就会欢呼雀跃,若是玛格丽特和其他海豚待的时间过长,彼得还会吃醋。   刚开始,玛格丽特以为自己是错觉,毕竟彼得是只海豚,它怎么会有人类似的情感,但后来彼得给她的感觉越发强烈,强烈到玛格丽特完全不能忽视。   这现象说好也好,本来,和海豚共建深入联系就是训练的一部份,但玛格丽特多多少少还是觉得有点别扭。   架不住彼得的执念太重,玛格丽特渐渐的也有了异样的情绪变化,陪在彼得身边时,玛格丽特也感觉到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骚动。   或许彼得感觉到玛格丽特对他的不一样,人虽然是人,但也是高等动物,在发情这事上,人和海豚没有多大区别,都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场。   彼得对玛格丽特越来越放肆,当玛格丽特出现在水里时,彼得总在她身边旋绕,甚至还总是盯着她两腿之间看,似乎是在寻找什么。   玛格丽特读懂了彼得的需求,但是人是人,海豚是海豚,这事没法实战操作,为了让彼得得到疏解,玛格丽特只能用其他方法去满足彼得的生理需求。   连海豚都下得去手,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玛格丽特也因她大胆出位的行为遭来了诸多非议,训练员认为这只是和海豚相处的一种行为和思维,但外行却认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骚扰动物。   跨物种实验交流,真的有必要吗?   这样的实验持续了一年,外界的抨击声越来越大,不得已之下,实验只好半路终止,没有了工作,玛格丽特不得不离开圣托马斯岛,彼得也被迫转移到另外一处实验室。   突然的离别让玛格丽特和彼得都很不适应,彼得更像丢了魂似的一直缩在水里不吃也不喝,毫无精神的样子一看就是忧伤过度,那样子就和人类失恋没有半点区别。   意志消沉,直到停止呼吸,彼得的状态让动物专家们甚至是气愤,他们指出,只要海豚没有像人类那样自动呼吸,那就有问题,他们甚至公开指责美宇航局,称他们才是扼杀彼得的凶手。   海豚的呼吸全是靠自主意识在进行,一旦它放弃呼吸,那就和人类自杀是一个概念,彼得的选择引起了外界众人更深层次反思。   有人认为,彼得之所以如此选择,就是因为它无法承受和玛格丽特分离的痛苦,这一说明引起了外界对动物情感的重新思考,跨种族的相恋并不是不切实际,但人类的强行介入却成了造成彼得生命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   海豚实验到底图什么?当创建这个实验时,可站在生命同等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为了得到实验数据就肆意凌驾在其他生命之上,彼得这是用生命在向人类的宣战。 (主要信源:人民网)

0 阅读:33
史记新说吧

史记新说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