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随着中苏关系持续紧张,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不断升级。面对这一形势,中央军委迅速作出调整。首先,他们将陆军第38军——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从传统步兵转型为摩托化部队,并将原本的三个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全部改组为坦克团。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关键地区的防御力量,还在部分重点守备师中增设了自行火炮团。这些举措旨在提升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边境局势。
1968年,面对苏联坦克部队的潜在威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装甲力量。原先分散在各步兵师中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团被整合,集中组建了第4至第13共10个坦克师,以此强化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此外,各大军区也成立了19个独立坦克团,作为关键战区的快速反应部队,部署在战略要地,以增强防御和进攻能力。
然而,在50年代中期之前,从国外引进的机械设备因为长期使用已经严重磨损和老化,而国内生产的设备又无法满足需求,这导致很多预备机械化部队的编制都不完整。即便是最早成立、装备最完善的坦克第1、第2、第3师,也在1970年将师级高炮团缩减为高炮营,并将多余的高炮、人员和设备调配给那些刚刚组建的机械化部队使用。
到了7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再次对军队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陆军第27军转型为摩托化步兵部队。与此同时,原有的坦克第9师和第13师被拆分,以坦克团为基本单位,与各大军区的独立坦克团合并,整编到邻近的各军级单位中。
截至1983年,解放军旗下的35个陆军部队中,已有两个基本完成了摩托化转型。其余33个部队也各自配备了坦克团,整体摩托化和机械化水平都有显著提升。
1985年,中国对外公开承诺,将一次性削减100万军队。与此同时,军队内部也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基建工程兵和铁道兵等兵种被转交地方管理,原有的11个大军区缩减为7个,同时取消了11个陆军军的编制。此外,统帅部直辖的炮兵和坦克兵被分散到各陆军单位,共同组建成24个多兵种联合集团军。这一改革还引入了陆军航空兵等新型兵种。
经过调整的集团军实现了兵种间的深度融合,特种作战部队规模显著扩大,传统步兵比例大幅缩减,整体部队的综合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如今,这些部队已构建起由地面攻击、火力支援、战场保障和后勤补给构成的四大核心作战体系,具备独立承担特定战略区域作战任务的能力。(待续)骡马化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