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游烟”:在烟火气与文明风中寻平衡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一直走在城市治理创新的前沿。当“一边走路一边抽烟,市民可拨打12345举报,个人最高罚款200元”的新规出台,瞬间在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举措不仅关乎城市的健康与文明,更在不经意间引发人们对公共生活规则和个人行为边界的深入思考。 行走的烟雾:“游烟”之害不容小觑 二手烟的危害早已是医学定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报告表明,二手烟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数百种对人体有害,至少70种具有致癌性。当吸烟者在行走过程中吞云吐雾,周边行人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二手烟的危害之中。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地铁站、商场入口、景区等,“游烟”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躲避,不仅影响了出行体验,更对他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与此同时,“游烟”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明显。吸烟者随意丢弃的烟头,成为街头巷尾的卫生死角,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还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在一些旅游景区,烟头与美丽的自然景观格格不入,极大地降低了游客对城市的好感度。 创新之举:上海控烟打出组合拳 为应对“游烟”难题,上海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强化执法监督,为新规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借助市民拨打12345举报的线索,执法部门能够迅速锁定违规行为,依法对吸烟者进行处罚,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共建共治,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武康路、外滩等8个网红地标场所,街道卫生专员、物业安保人员和控烟志愿者密切配合,开展常态化巡查和劝阻工作,及时制止“游烟”行为。 此外,上海还注重疏堵结合,合理规划室外吸烟点,满足吸烟者的合理需求。今潮8弄通过撤除商户外摆位的烟灰缸、新增禁烟标识等举措,引导吸烟者前往指定区域吸烟,既保障了公共空间的无烟环境,又兼顾了吸烟者的个人权益。 多元视角:新规引发的深度思考 上海严控“游烟”的举措,赢得了众多市民的支持与赞誉。一项针对上海市民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曾深受“游烟”困扰,九成市民对“游烟”行为表示反感。许多市民认为,新规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公共环境,保护了大家的健康权益。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为上海的控烟行动点赞,并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也有部分市民和专家提出,在推进控烟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室外吸烟点的配套设施,确保其分布合理、标识清晰,方便吸烟者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对吸烟者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控烟规定,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山之石:国内外控烟经验借鉴 在控烟领域,国内外许多城市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通过制定严格的控烟法规,明确禁止在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对违规者处以罚款,有效遏制了“游烟”现象。香港则对在户外公共电梯、扶手电梯等特定区域吸烟的行为实施高额罚款,营造了无烟的公共环境。新加坡更是以严格的法律和高效的执法,在多数室外公共场所实现了禁烟,成为全球控烟的典范。这些成功经验为上海乃至其他城市的控烟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望未来:绘就无烟城市新蓝图 上海严控“游烟”的举措,是城市治理的一次有益尝试,为打造无烟健康城市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规的深入实施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相信“游烟”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的公共环境将更加清新宜人。 这一举措也为其他城市的控烟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未来的城市治理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烟政策,引导市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无烟、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让城市在发展中绽放更加迷人的魅力。
共治“游烟”:在烟火气与文明风中寻平衡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嬿静遥夜
2025-04-01 15:58: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