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

嬿静遥夜 2025-04-01 22:12:58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状态下,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后起火燃烧,车上3名司乘人员不幸遇难。这场惨烈的事故,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引爆舆论,将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全社会对智驾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深度反思。 事故复盘:技术与人为的交织 根据现有信息,事发前车辆以116km/h的时速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行驶。当车辆检测到前方因施工设置的障碍物时,系统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工驾驶状态。在持续减速和操控车辆转向过程中,车辆最终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时速约97km/h。 此次事故并非孤立事件,多起类似的智驾事故,都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京港澳高速湖北赤壁段,驾驶员张某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闭目养神,车辆径直冲进施工改造路段;G72泉南高速公路上,小车驾驶员打开智能驾驶功能后,未及时刹车减速,追尾大货车;紫泥高速漳州段,驾驶员蔡某某设置定速巡航后犯困,导致车辆撞上施工设施。这些案例无一不表明,部分驾驶者对智驾功能存在误解,过度依赖辅助驾驶,最终酿成大祸。 技术光环下的安全隐忧 小米HAD超级智驾系统,凭借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实现了感知、决策、规划的高效整合,在泊车、复杂路况应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的驾驶体验。然而,此次SU7事故却暴露了智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的漏洞。 从技术层面来看,尽管智驾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多数智能汽车仍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无法完全替代人类驾驶。智能驾驶系统在面对复杂路况、极端天气等特殊场景时,感知系统和决策系统容易出现误判。此外,国内道路环境复杂、高精地图更新延迟等问题,也增加了智驾系统的运行风险。 多管齐下,筑牢智驾安全防线 对于车企而言,应将安全置于首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智驾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宣传推广过程中,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过度承诺,让消费者正确认识智驾技术的功能和局限。同时,车企还需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消费者在使用智驾功能时,不能放松警惕,要始终牢记自己是驾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无论智驾功能多么先进,都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和操作。在驾驶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确保行车安全。 小米SU7智驾事故为整个智驾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智驾技术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良性发展。政府、车企和消费者需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智驾生态,让智驾技术真正为人们的出行服务。

0 阅读:67
嬿静遥夜

嬿静遥夜

嬿静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