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礼部有个负责文书的小吏,穷得生活不下去了。正好赶上年末,眼看连年都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01 18:21:39

明朝万历年间,礼部有个负责文书的小吏,穷得生活不下去了。正好赶上年末,眼看连年都过不去了。他偶然听说铁口神断李实中精通占卜和算命,于是准备了卦金前去请教。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表面上还算太平,但内里早就烂了。皇帝万历沉迷享乐,朝臣忙着争权夺利,贪污腐败成了常态,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好不到哪去。赋税一年比一年重,田地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许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张秉秋就是这万千人中的一个。他在礼部当个小吏,负责抄抄写写,管些文书杂事,官职低微,俸禄少得可怜。每个月领的那点银子,刚够糊口,根本攒不下来。家里还有老母亲要养,日子过得紧巴巴,连件新衣裳都舍不得添。 到了万历某年的冬天,张秉秋的处境更糟了。年关将近,家里没粮没柴,连过冬的炭火都买不起。之前借了点银子应急,可债主天天上门催债,弄得他焦头烂额。他也想过找点别的出路,可一个小吏能有什么门路?同僚们要么巴结上司,要么捞点外快,可张秉秋性子老实,又没什么背景,只能守着那点死俸禄熬日子。眼看着年关一天天近了,他心里越来越慌,总觉得自己再这么下去,连命都保不住。 就在这时候,他听人提起一个名字——李实中。这个李实中是个相士,据说算命奇准,人称“铁口神断”。有人说他能掐会算,连你家几口人、昨晚吃了啥都能说出来;还有人说他指点过不少人,让他们躲了灾、发了财。张秉秋起初半信半疑,毕竟市面上骗子多,这种传闻听听就算了。可转念一想,自己都山穷水尽了,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去试试看。他翻箱倒柜,凑了点散碎银子,准备拿去当卦金,心想万一真能指条路,也算值了。 李实中在城里挺有名,找他算命的人不少。张秉秋听说他住在城东一条窄巷里,每天都有人排队等着。他打听清楚后,挑了个日子,起了个大早赶过去。到了那儿一看,果然人头攒动,都是来求前程的。他挤在人群里,心里七上八下,既盼着李实中真有本事,又怕白扔了银子。轮到他的时候,李实中看了他一眼,掐指算了算,只说了句:“三日后午时,带银再来。”张秉秋愣了,没想到就这么一句,可又不敢多问,只好揣着满腹疑惑回了家。 这三天,张秉秋心里跟猫抓似的。他反复琢磨李实中的话,猜不出啥意思。带银再来?是让自己多带点卦金,还是有别的暗示?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被耍了,可想想李实中的名声,又觉得应该不至于。到了第三天,他咬咬牙,又凑了点银子,准时去了。第二次见面,李实中没多废话,直截了当告诉他,最近会有个机会,往东边走,能碰上贵人。张秉秋听完将信将疑,可又觉得没别的路可走,索性按着这话去做。 没过几天,他听说东边有个商贾在招人管账,工钱比他在礼部的俸禄高不少。他壮着胆子去应了,人家见他识字又老实,当场就点头用了。张秉秋干得卖力,慢慢攒了点钱,还清了债,连家里日子都好过起来。后来,他靠着这份差事越做越顺,甚至还得了商贾赏识,提了工钱。这一切,要没李实中那句指点,他怕是想都不敢想。 回过头看,张秉秋的转机来得有点玄乎。李实中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有人说他真有神通,有人说他不过是察言观色、碰运气罢了。但不管咋说,张秉秋抓住了这个机会,没让自己一直穷下去。他后来常跟人说,命这东西,有时候得信,可光信还不行,还得自己迈开腿去闯。 这事在当时传得挺广,不少人听了都跑去找李实中算命,想着自己也能撞上好运。可惜,大多数人没张秉秋那份运气,也没他那份胆量。有人算完啥也没干,照样穷着;有人压根不信,觉得就是胡扯。倒是张秉秋,从一个小吏混到日子过得下去,成了街坊邻居嘴里常提的故事。 张秉秋后来的日子不算大富大贵,但比起以前,算是熬出头了。他没忘了李实中的指点,可也明白,光靠别人指路没用,自己得走得稳。他这辈子没啥大志向,就是想让家人吃饱穿暖,平平安安过日子。

0 阅读:104
无畏战士闯龙潭

无畏战士闯龙潭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