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把铁铉的耳鼻割下,命人煮熟后塞回到他嘴里,问:“味道好吗?”铁铉厉声怒斥:“忠臣孝子的肉,味道怎可能不好?”朱棣万分怒火,将铁铉处死,命人把他的尸骨放到油锅里油炸。 铁铉出生在河南一个仕官家庭,自幼聪明绝顶,在太学读书时,熟读经史。做官时,对于一些悬而未决的案件,都能做出公正合理判决,因此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任命铁铉出任山东布政使司参政,负责守卫济南。 朱棣起兵反叛后,知道铁铉是先帝赏识的臣子,又是朱允炆最得力的部下,决定劝降铁铉。 朱棣命人给铁铉射了一封劝降信,表示自己赏识铁铉才华,希望他能归顺自己。 铁铉看了信之后,以同样的方式回信一封,劝朱棣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 朱棣见劝降不成,下令直接攻打济南城。 济南城全长10公里,铁铉重兵把守,有护城河环绕,不易攻下。朱棣想掘开黄河大堤,引水灌入城中逼迫铁铉投降。 为了百姓安危,铁铉假意归顺。之后他安排部下在城门上安装千斤铁闸,派人到朱棣兵营中请降,表示如果朱棣率军后退十里,单刀入城,铁铉会率领城中子民归顺朱棣。 朱棣信以为真,亲自赴约,未曾想刚到城门口,铁闸便砸下来,朱棣立马躲开,不幸砸中了马头,朱棣幸免一死。 被铁铉戏弄之后,朱棣大怒,发兵猛攻济南城。济南城被炮火炸出了多个大洞,即将失守。 此时铁铉又心生一计,他命人将朱元璋的画像,放在城门上,又亲自书写朱元璋神主灵牌。朱棣大军因此不敢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 两次失利,让朱棣十分不爽,他发誓一定要拿下济南城,活捉铁铉。 第三次进攻济南之前,朱棣听取了和尚姚广孝的建议,先攻打南京,攻下南京称帝稳定军心,笼络人心后再北上攻打济南。 朱棣在南京称帝后,铁铉手下的士兵深受影响,他们认为现在朱棣是皇上,不如早点投诚,归顺朱棣,以免日后遭到祸害。 不少士兵因此纷纷离开济南,到南京归顺朱棣。铁铉手下精兵强将锐减,也影响到了日后的作战力。 朱棣再次攻打济南时,汲取上次的教训,设伏兵生擒铁铉,由于身边没有了得力干将,铁铉在逃亡途中被俘虏。 朱棣知道铁铉誓死效忠朱允炆,硬投降肯定不行,决定狠狠羞辱他一番。 朱棣命人将铁铉的耳朵鼻子割下来,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铁铉味道如何? 没想到铁铉轻蔑一笑,说:“忠臣孝子的肉,味道怎可能不好。”朱棣听了恼羞成怒,没想到铁铉如此硬气,当即下令把铁铉处死。 朱棣吩咐侍从们架起油锅,把铁铉的尸体扔进油锅中炸。朱棣怒吼道:“活着你不肯朝拜我,就算把你炸成骨头灰也要朝拜我。” 侍卫们把铁铉的骨架夹扔进油锅里突然一阵爆响,热油飞出来,烫的侍卫们乱叫,或许这是铁铉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示对朱棣的蔑视。 之后,朱棣将铁铉的年迈的父母发配到了海南,儿子也被发配到边关戍边,妻子被卖到了青楼。尽管朱棣对铁铉恨之入骨,但每次在大臣前提起铁铉时,都会赞扬他的侠义忠诚,铮铮铁骨。 或许是晚年对铁铉心怀愧疚,铁铉的两个女儿长大后由朱棣亲自做主,许配给了读书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如今,在济南大明湖内有一座铁公祠,祠的主人正是铁铉,牌匾上写着“浩气长存。”以此纪念铁铉侠义忠诚的一生。 古往今来从不缺少像铁铉这样至死忠贞不渝的人,不是吗?
抗战时期,朱总司令端坐在桌子前,后面是席地而坐的士兵。这本是一次友好的联谊会议。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