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12月中旬,法军入越南北沂的山西,法国报纸大肆宣传胜利。驻法公使曾纪泽激忿之下投函德国报馆,稿中鞭挞法国的侵略,又讽刺法国说:“ 中国此时虽失山西,尚未似十年前法国失守师丹之故事也。 ”法国师丹之败,君虏国亡,因此这段话在法国议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法国议会一致认为曾纪泽此举有失使臣大体,揭人伤疤实同侮辱。因此,即将参与中法谈判的法国人福禄诺去函李鸿章,信中说:“曾侯一日不调开,法国一日不与中国商议此事。”李鸿章认为曾纪泽投稿此举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有些唐突,因此评价福禄诺之函说:“法人盖怨毒之于人(此人,指曾纪泽)深矣。” 1884年8月20日,无奈之下,同时亦是为了保护曾纪泽,李鸿章密函总理衙门,建议撤去曾纪泽驻法国公使一职,随函附上驻德公使李凤苞提供的《曾纪泽致德国报馆函》。清廷接受了李鸿章的建议。 李鸿章与福禄诺在天津订立简明条约后,已被撤去驻法公使职务的曾纪泽致书其叔叔两江总督曾国荃,信中说:“ 侄于公事,一腔愤血,寝食难安。至于私情,则不惟不怨李相,且深感之。向使侄留巴黎,而吾华订此条约,侄亦无可如何,而数年豪气,一朝丧尽矣。将侄调开,乃订此约,侄之志愿虽未遂,侄之体面仍存中国…… ” 李鸿章将和谈卖国的骂名留给了自己,而将曾纪泽推到事外以保留体面。李鸿章用这种方式报答了自己的恩师曾国藩。
1883年12月中旬,法军入越南北沂的山西,法国报纸大肆宣传胜利。驻法公使曾纪泽
夜梅聊文化历史
2025-04-02 11:46:25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