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车辆爆燃身亡的女司机,20岁拿驾照,至今已有3年驾龄,之前经常开车,多次开过一千多公里,武汉到池州的路程仅有300多公里,为何这一次去考试会车毁人亡呢? 女孩的驾照信息是其家属公布的,上面明确显示初次领证日期是2022年7月,她的出生日期则是2002年11月,今年还不满23岁。 因为女孩家自己有车,拿到驾照后的她也经常开车,所以经验方面不会太少。 发生事故的车是男友送给女孩的毕业礼物,虽然车主名字是男友的,但自去年10月份购买后,也一直是女孩在开。 男友和女孩并不在一个城市,为了见面,女孩多次独自一人从湖北武汉驾车开往广东佛山,这个车程超过了1000公里,家属称车辆是有记录可查的。并且车辆买来还不到半年,行驶距离已超过10000公里,说明车辆被经常使用。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没有掺水和胡说八道,那么女孩有非常丰富的高速驾驶经验,有足够能力来应对相应情况。 这次女孩出事,是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从武汉开车前往池州参加入编考试,两地相隔仅有300多公里,途中有过两次充电和休息,按道理来说也不会出现疲劳驾驶。 有人认为是智驾出了问题,因为从发现障碍到人为接管,再到碰撞只有2秒,依照车速满打满算只有大几十米,这点时间和距离根本来不及反应。 也有人认为是女孩接管车辆后操作失误,依据是车企发布事件细节中提到的方向盘转角角度和制动踏板的开合度,这可能导致车辆失控摆尾撞上护栏。 还有人觉得是施工方的责任,高速一向的几条车道完全封闭,需要借道到对向车道行驶,那么最少应该几公里外就开始提醒车辆小心减速,一两公里外就开始摆放锥桶、水马引导车辆合流,现在智驾识别到障碍物不足百米,应该是摆放的距离太短了。 一位网友根据自己理解画出的草图,我觉得十分合理,可见下方图7。 女孩出事前的正常车速是116码,这在只有双车道的高速公路,晚上行驶是算快的速度了,大概率是在左侧车道。 因为前方修路,锥桶、水马等障碍物,很可能早就摆在了两车道中间的分隔线上,也就是说,原本的两车道早就变成了一车道。 因为智驾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和二轮车,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所以就这样行驶着,智驾也没有任何提醒。 直到最后只剩下几十米时,锥筒的摆放轨迹向左侧弯折,引导车流向左侧改道,智驾的雷达会明确感应到前方路上正中有障碍物,这才发出风险提示,并开始减速。 可此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女孩虽然在智驾提醒1秒后就接管车辆,但留给她的也只有1秒时间,虽然做过刹车和向左打方向盘的努力,但不幸车辆还是与中间的水泥护栏发生碰撞,3名女孩在车子爆燃后全部死亡。 如果这名网友推测和分析正确的话,那么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只能由女孩自己承担。是她过度依赖智驾,放松了警惕,夜晚又高速行驶,对早已出现在车道右侧的锥筒视而不见,最终才会措手不及。 当然,一切的结论得由官方调查后才能得知,责任划分完毕后,才好进行下一步的善后处理。目前只能劝慰女孩家属们节哀,毕竟爷爷奶奶们已经年迈,这样白发人送黑发人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生命最珍贵、需敬畏,3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就此离世,任谁都觉得倍感心痛和惋惜。逝者已矣!反思背后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各位看官老爷,您认为呢? 【关注@小讼言案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安徽三死的事故,另外两名死者,她们的家属,如果要告到法院,最有可能告的一方,有没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