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鲁迅每月工资500元,任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每月300元,北晰书局稿费

风城春史呀 2025-04-02 13:48:18

1929年,鲁迅每月工资500元,任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每月300元,北晰书局稿费,北大、北师大、教育部共收费200元。鲁迅给朱安和母亲鲁瑞每月固定110元,老太太每月零用钱,5元、15元、20元,还有订阅报刊费用。朱安每月零用钱5元,10元,两个保姆每月分别2元。还有他自己的家,基本每月他自己都没有什么钱了。   虽然苦了自己,但他还是坚持供养朱安,因为这是他的誓言。既然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但也要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善待。更何况朱安又是那么婉顺的一个女人,给不了爱情,那就给物质,他理应承担起照顾朱安的责任。   鲁迅不仅对朱安负责任,对于她的娘人也是以礼相待,能帮则帮。   1922年,朱安娘家卖掉了房子,朱家就此败落,而朱安从此无娘家可回。   而鲁迅更是多次向朱安弟弟汇学费、汇钱、一百、八十、五十。所以朱安娘经常寄绍兴土特产,作为答谢。而朱安也时常劝说弟弟,尽量不要麻烦鲁迅。   在鲁迅心里,即使没有感情,但还是一家人,所以尽量出力,而这一切朱安也非常感激。   朱安不知道鲁迅的喜欢吃什么样的菜,她每次是通过从饭菜剩余量,来判断鲁迅的喜好。每次都等鲁迅吃完饭,她吃剩菜,省怕他吃不好。 有一天鲁迅的学生常维钧来家玩,那天天很热,扇着扇子还出汗,可朱安竟然泡了两杯热茶,还端来热的藕粉点心,那么热的天叫人怎么吃呢?鲁迅也只能尴尬圆场,凑合吃吧,反正天也热。   每一次朱安都非常卖力地表现自己,希望丈夫看到,可每一次都会弄巧成拙。   就如许广平写的《中流》讲述婚姻的本质一样:那言语不能通,志向不同,本来并不在的,硬说:“佳偶”。最终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朱安的付出虽然没有成为鲁迅的妻子,但成为婆婆的儿媳,得到供养,也是另一种圆满。   当时有几位好友曾直言不讳地劝过鲁迅:“既然没有感情,就送她回娘家,负担她的生活费,这是很客气也很合理的办法。”   鲁迅做不到像胡适那样“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帮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   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获得很多人的赞许。   一方面,鲁迅做不到用恩爱的外表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另一方面,做不到抛弃朱安。 所以,鲁迅选择一辈子供养朱安,如果没有遇到许广平,也许两人这样状态能耗一辈子。   而遇到许广平恰巧让拯救了,旧时代痛苦婚姻的生活。朱安遇到许广平也是一种幸运,许广平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看法,她同情和理解朱安。   如果当时没有许广平说不准,有李广平,朱广平……,但未必都会有许广平这样豁达。   鲁迅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尽头,做到供养朱安。鲁迅走后,许广平承担了鲁迅的角色,每月给朱安寄生活费,作为女性给予同情和支持。   鲁迅和朱安的婚姻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他们精神不同,理想不同,爱好不同,试问怎么生活呢?   也许当时朱安稍微按照鲁迅的方式改变一点,鲁迅也稍微迁就一点,两个人也能过下去。   可是这两个人又是那么惊奇的相似,都不愿意改变。   朱安不愿意接受新思想,鲁迅不愿意接受旧思想,都不愿意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在这种状态下能这样走完彼此的一生,已经算不错了,没有完美人生。

0 阅读:38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