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4年,郑贵妃诬蔑13岁的朱常洛与宫女有染。万历知道后勃然大怒,他要借此处治朱常洛及王恭妃。不料,王恭妃一句话,让母子二人化险为夷。 朱常洛是万历与王恭妃的长子。虽说贵为长子,但母子二人一直不讨万历的欢喜,因为王恭妃的出身。 万历19岁那年,到慈宁宫向母后请安,见母后身旁的王姓宫女长得清秀可人,就悄悄临幸了这位宫女. 本来,宫女被临幸是稀疏平常的事,但对这名王宫女来说,她的命运由此改变,甚至震动了整个朝廷。 被皇帝临幸后,几个月后,不敢吱声的王宫女肚子慢慢大起来,被李太后发现抓到密室追问,王氏被迫说出被万历临幸的事情。 太后将万历叫来,追问此事,没想到万历极力否认。 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只是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能生个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吧。” 万历认为只是一个宫女而已,但太后表示:母以子贵。 尽管万历极不情愿,但不敢违抗母令,加封王氏宫女为恭妃,史称“王恭妃”。王恭妃不负众望,生了个大胖小子,万历皇帝给他取名:朱常洛。 虽然生了长子,但是王恭妃并不受宠,万历当时只是图一时新鲜,对王恭妃没有一点兴趣,相反却对另一位嫔妃郑贵妃情有独钟。 郑贵妃天姿美丽,生性活泼,时常和万历开玩笑,她还为万历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封她为皇贵妃。 郑贵妃生了皇子,又倚仗明神宗对她的宠幸,一心想让万历立自己所生的孩子为皇太子。 朱常洵读书用功,又聪明富有才华,深得万历喜欢,他也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 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或最大的儿子)做皇太子。 朱常洛作为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朝中大臣和李太后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 可是万历不喜欢王恭妃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而郑贵妃却想尽各种办法,排挤王恭妃。 一次,郑贵妃看见皇长子朱常洛喜欢和宫女有染,于是向万历告状,说朱常洛不检点,与宫女有染。 万历大怒,当即要处治王恭妃母子二人,王恭妃大哭:“十三年来我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怕有变故。” 万历听后才打消处治母子二人念头,朱常洛的清白才算保住。 因为不受宠,王恭妃对儿子的安全极为担心,一直到朱常洛13岁母子还一同睡在床上。 没想到的是,围绕皇太子的册立问题,万历与大臣们斗了十五年,史称“国本之争”。 每次上朝时,大臣们都会向万历谈及立太子的事情,万历听了十分不爽,把一百多人罢官、解职、发配边疆,最后干脆罢朝,不上朝。这一罢长达28年,万历也创造了中国皇帝历史上28年不上朝的记录。 时间一年年地过去,皇太子位子还在那里空着。满朝文武呼吁尽快确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万历就是不听,直到李太后出面,质问万历:“满朝文武都恳求你立皇长子为太子,为何老拖着?”。 万历说:“他是宫女生的。”李太后听后指着儿子大骂道:“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生的。” 万历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娘原本也是宫女,而且还是泥瓦匠之女,出身比王恭妃低贱很多。 李太后开导儿子说:“王恭妃为朱家留下了根苗,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劳。她的儿子难道就不是你的儿子?” 在李太后和群臣的劝谏下,万历迫不得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封朱常洵为福王。 本以为儿子立为太子后,王恭妃能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 因万历自始至终都不喜欢她,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又被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最终忧郁而死。 王恭妃不善争宠谋爱,下场凄凉,也说明了一点:即便生在封建皇朝,女人也要有谋爱的能力,有足够的智慧,才能在深宫中生存下去。
一日,朱元璋看常遇春清心寡欲,特意安排2位美婢过去伺候。洗漱之间,一位婢女,不小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