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一天,朱德在延安赶集,他看到集市上都是卖破旧家什、农具、牲畜的人,朱

文史记叙录 2025-04-02 14:51:05

1940年的一天,朱德在延安赶集,他看到集市上都是卖破旧家什、农具、牲畜的人,朱德吃惊:情况不妙!

1939年时,著名叛徒艾思奇突然率领国军发动了"皖南事变",将八路军的一切正常经济来源尽数切断,让本已入不敷出的八路军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日军的铁蹄在祖国大地上肆虐,国民党军阀们又始终虎视眈眈,企图扼杀共产党和人民子弟兵的呼吸,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延安成了八路军和人民抗日力量的根据地,却也因此遭到了敌人重重包围和斩断经济来源的严酷打击。

一度只能勉强维系温饱的八路军将士们,绝不是等待天命的可怜虫,在朱德总司令的号召下,他们迎难而上,矢志要在绝境之中开创一条生存之路。

起初,情况是何其艰难!曾几何时,朱德不得不在延安城的集市上,亲眼目睹那些因为穷困无聊而被迫出售家什和生产工具的农夫们,他们有气无力的神情,让朱德的心如同被无情的大锤重重砸击了一记。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朱德以其卓越的前瞻眼光和英勇气概,最终决定在南泥湾那块富饶的热土上建立一个军民大生产基地。

在朱德亲自督阵的号召下,八路军和延安各界英雄儿女们纷纷投身到了这个开拓之路,一群人在南泥湾周围开挖活水渠道,一群人徒手开垦荒芜之地,另一些人则在这里兴建房舍,安置家眷。

抗日战争年代,战火硝烟弥漫在祖国的大地上在陕甘宁根据地这片曾经的热土之疆,却出现了一幅幅人民挣扎求生的惨状。

朱德总司令眼见这里的集市冷冷清清,一派萧条颓废的景象,昔日红火的集镇如今成了一副破败不堪的模样,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只能挣扎着生存下去,朱德痛心疾首,这块曾渗透着人民艰辛与汗水的贫瘠之地,如今已化作一片荒芜寸草不生的凄凄凉凉。

危急存亡之秋,朱德手持一份旧档,仔细阅读着上面所写:"南泥湾那块土地虽然如今是片烂泥塘,但其实地有着上佘的肥沃之质,只要有人下定决心开疆辟土,定能使这块贫瘠之地重现生机..."

朱德目光一亮,当即展开彻底调查,果然,专家学者和当地农夫的评判均与旧档记载相符,于是朱德拿定主意,要在这块被人唾弃的"烂泥洼"之地改写陕甘宁大地的颓态。

十月的南泥湾,原本一望无垠的荒凉景象,但在朱德的呼吁下,八路军将士很快就如涌野的洪流般汇聚而来,在他们的辛勤开垦下,冈坎变良田,泓塘衍渠流,南泥湾重现了生机勃勃的新貌,党和人民对八路军寄予了厚望,而在朱德的英明领导下,一片崭新的"家园"就这样在陕甘宁大地拔地而起。

他们披荆斩棘,在南泥湾修渠疏浇,为这片干涸之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他们日夜操劳,在这里耕作种植、饲养牲畜、开办工厂,让一座座农家、工家、商家在陕北高原之上拔地而起。

虽然前有国军狙击,后有日伪重兵,但八路军将士们却以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攻克重重艰难险阻。他们时刻怀着为民族、为人民的虔诚之心,将这片曾被世人唾弃的"烂泥塘"建设成为陕甘宁根据地的命脉和八路军的大本营。

就这样,历经春华秋实,八路军终于在南泥湾开垦出了六十万亩良田,并建立起一个集农、工、商、林、渔为一体的大型军民生产基地。

一座座砖瓦房和窑洞在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一条条活水河渠纵横交错其间,一幅幅新农村的画卷也在这里徐徐展开。

正值八路军最为危难之时,他们没有被贫困所击垮,反而凭借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滴水穿石的坚韧毅力,在陕甘宁大地上创造出了一片崭新的生存家园,有如一只蜕去破旧外衣的蝴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南泥湾城"就这样在陕甘宁的热土上绽放出勃勃生机。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