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了县衙,只见方丈觉慧大师被打的皮开肉绽,躺在地上直呼冤枉。朱元璋走过去问

品古观今呀 2025-04-03 09:35:03

朱元璋到了县衙,只见方丈觉慧大师被打的皮开肉绽,躺在地上直呼冤枉。朱元璋走过去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方丈答到:“你觉根师叔串通寺内总管等几人诬陷我私吞了寺内的镇山之宝玉佛掌。可我从未见过此宝啊。”

朱元璋有“和尚”天子之称,这是因为他的人生里,当和尚是一段极为重要的经历。

1344年,壕州大旱,蝗灾肆虐,在很短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母、兄弟都病饿而死,16岁的他孤苦无依,只得到皇觉寺出家为僧。

由于他的年纪最小,又由于他的目的是能吃上一口饱饭,因而朱元璋在寺里相当的勤快。

早起就开始扫屋地、扫院子,然后是上香、打钟、击鼓,当然烧饭洗衣服时更是主动积极。

即使再累,只要有一口饭吃,朱元璋也是累并快乐着。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寺里老方丈敲钟把所有的和尚召集在一起,发布了一个命令:“大家要外出云游。”

可是与朱元璋相熟一些的和尚告诉他:“老方丈在骗人,根本原因就是寺里没有粮食了,让我们自己出去乞讨。”

就这样,一脸青涩的朱元璋迅速从和尚沦落为乞丐,只能说那个时代极为的奇幻。

从此时起朱元璋在河南、安徽两省内乞讨,他自己在《皇陵碑》里对这段乞讨生涯有过深刻的记忆:

早晨起来先是四面张望,看到哪里有炊烟升起,就快步跑过去,要点吃的。晚上也要四处观望,最好能遇到一座古寺,这样才能踉踉跄跄地找个睡觉的地方。

冷寒、凄凉、孤寂、无助一直伴随着他,就这样整整过了三年,他才回到皇觉寺,重新披上僧衣,再次当起了和尚。

这时候的朱元璋再也不是那个懵懂少年,而成长为一个阅历丰富、心性坚毅的青年,他的观察力、判断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比于外面的动荡不安,青年朱元璋还是喜欢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

然而哪里料到,寺庙里的纷争一点不比外面少。

这时的皇觉寺方丈是觉慧大师,他为人和蔼,与世无争,关键是对朱元璋等人都非常友好。

可是他的师弟觉根和尚却是一个心思狠辣、争强好胜的性格,他在寺里拉拢一批和尚,总与方丈作对。

一天,一队衙役来到寺里,二话不说就将觉慧方丈抓到了县衙。

朱元璋正在寺院里面擦洗佛像,听说这件事后,赶紧与众位师兄弟赶到县衙。

可是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觉慧大师竟然被衙役用棍棒打得皮开肉绽,花白的胡须上也都沾满了鲜血,已是气息奄奄,却仍然不忘喊着:“县官大人,贫僧冤枉啊!”

朱元璋立即快步走到方丈跟前,蹲下来低声问道:“方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县官要打您?”

觉慧大师悲戚地说道:“你觉根师叔想要当方丈,于是联合几个僧人诬陷我,他们说我将寺内至宝玉佛掌给私吞了,可是天大的冤枉,我根本都没见过这件宝物啊。”

朱元璋知道方丈肯定不会说谎,他略一思考,就站起身来走到知县面前躬身一礼:“请问大人,是否问出谁偷了宝物?”

县官一脸的不高兴:“这不是方丈不承认么,怎么的,和尚你知道玉佛掌在哪里?”

朱元璋微微一笑:“大人,我并不知道,可是有人知道,只要您按我的法子来,一定会找到偷宝贼。”

知县一听大喜:“什么办法,速速说来。”

朱元璋上前一步,俯身在知县耳边说了几句话,知县频频点头。

随后,知县就让觉根和尚以及那几个一起控告觉慧方丈的和尚一起上来,几个人不明所以,只得站到了堂前。

就听知县喝道:“你们几个先站成一个圆圈,然后转过身去,背对背”。

等几个站好后,知县再次说道:“既然你们告发觉慧私吞了玉佛掌,那肯定是都见过了宝物,一人发一张纸,将玉佛掌画出来。”

这几个恶僧哪想到还有画画这一关,事先也没有沟通,只能按照自己的想象乱画一气。

结果一个个画得是乱七八糟,最后有人扛不住了,不得不承认是诬告,然后知县命令衙役将几个诬告者痛打一顿,关进了大牢。

有赖于朱元璋的机智,觉慧方丈才免了牢狱之灾,也解开了不白之冤。

从这件事的解决方式,足以看出朱元璋的超常智慧:他认为觉慧方丈是诚实的,因而那个玉佛掌显然是个莫须有的东西。

那么觉根几人就不可能画出完全一致的画像,他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漏洞来攻击觉根,最后取得了胜利。

0 阅读:179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