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5年一天,努尔哈赤和侍卫飞马到城门口,守城士兵拦住他们的去路:"来人,把这二人捆起来绑地牢。"一旁的侍卫正要怒吼,被努尔哈赤制止。 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纪律是关键。它不应该被任何人,哪怕是它的制定者所破坏。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之初,军纪严明,这才有了一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才能取代大明朝,稳定天下。 努尔哈赤的纪律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他本人也因为破坏纪律,被守卫处以惩罚。事后,大臣们联合建议,守卫有眼不识泰山,让努尔哈赤受了罪,希望施以严惩。 努尔哈赤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反而将守卫升了官。因为在他眼里,一个合格的守卫本该如此。 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在马背上得了天下。而马背则表明,他的军队以骑兵居多。 管人好管,骑马的却很难管,游牧民族的一大特色就是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恣意潇洒。努尔哈赤带领部下打仗的时候,常常来去如风。 这可苦了守城的士兵,他们出出进进没有规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出城了,大马疾驰而去;想回城了,马肚一夹,守城的士兵来不及看清人脸,就跑得没影了。不分时间,城门如同虚设,守卫根本没用。 努尔哈赤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城门守不好,敌人混进来,仗不是白打了? 因此,努尔哈赤制定了一些规矩。比如,军队出城要报备。早上开城门的时间,晚上关城门的时间,以及什么时候能破例打开城门等。 提示大家时间,统一用云板。云板其实可以理解为更鼓,打了几下表示几点。晚上云板敲三下之后,除非作战,任何人不得私自开城门。 这是铁的规矩,必须执行,若不听劝阻的,关地牢三天反省。 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但是碍于努尔哈赤亲自下令要求执行,便都勉为其难的适应着。谁知,王公大臣里第一个破坏规矩的人,居然是努尔哈赤自己。 公元1615年一天,努尔哈赤带领部下出城打猎。其实,他打猎也不是为了自己。当时有个士兵叫布尔哈士,他奶奶得了重病,需要野味补给身子。努尔哈赤体恤下属,便带待卫出城,准备悄悄打了野味,拿给布尔哈士的奶奶炖汤。 按说一大早出门,下午就该回来了。但不知为何,那天努尔哈赤寻了很久都没找到野兽的痕迹。直到傍晚,他和部下才猎杀到几只野味。 等一行人骑着快马,飞奔到城门口时才发现,云板已敲三下,城门已关,回不去了。 将大汗关在城外,这事绝无仅有。况且努尔哈赤在城外,万一有明军打过来,岂不是将大汗置于枪口上? 因此,努尔哈赤的待卫上前交涉,请求守城的士兵网开一面,放他们进去。结果守城的士兵根本不听解释,摇头摆手就是不开门。 非但如此,守卫长还吩咐士兵:“来人啊,把这两个人捆起来绑进地牢,让他们去思过。”待卫大怒,一手按在腰间,准备拔刀相向。 努尔哈赤忙出手制止,再次去跟守卫谈判。这次,努尔哈赤亲自去谈,希望守卫能允许他们进城。 可不论怎么说,守卫就是不听。仍然将努尔哈赤和他的待卫,投入了大牢。努尔哈赤很气愤,甚至准备第二天给那个守卫一点颜色瞧瞧。 在牢里待了一夜,努尔哈赤居然笑了,他对待卫说:“我要好好的赏赐守城门的士兵。” 待卫不解,努尔哈赤道:“我要的,不就是这样六亲不认的士兵吗?他能不让我进来,自然不能放别人进来。”待卫恍然大悟。 第二天,大臣们没见到努尔哈赤,一连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他哪里去了。大汗平白无故失踪了,这还了得。 大臣们立即把城门守卫唤来询问,守卫说:“出城没有异样,进城倒是有两个人很奇怪。” 根据守卫的描述,大臣们在牢里找到了努尔哈赤。众人请他出去,他坚决不出。 他说违反了规矩,要坐够三天牢。任凭大臣如何劝,他都不为所动。 三天后,努尔哈赤出了牢房。大臣们建议严惩守卫,努尔哈赤却破格提拔了那名守卫。 努尔哈赤的后金能取代大明朝绝不是侥幸,而是他军纪严明所致。 任何时候,纪律都是关键。大明之所以江河日下,与散漫、懈怠的作风不无关系。 不管后面如何,清朝前几任皇帝的能力,确实可圈可点,值得人称颂。
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
【4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