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汽车取代马车为例。
汽车的技术无疑优于马车,其作为交通工具取代马车的历史必然性已为时间所证明。然而,当内燃机汽车最初出现在德国的大街小巷时,其速度远超马车数倍,这对交通安全、道路维护以及环境噪音的影响是否需要引起重视?从马车夫转型而来的汽车驾驶员,他们的专业素养是否足以应对新工具的挑战?而那些因此失业的马车夫,他们的生计问题是否也值得关注?
假设在一段时间内,汽车带来的负面效应让人们对其保持警惕,在诸多现实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之前,普通人选择谨慎购买,甚至暂时继续依赖马车出行,这种稳健而理性的态度难道不是一种合理的考量吗?
当然,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可笑。但若置身于1890年代的德国曼海姆,站在仅有5-6米宽的砂石路上,行人与马车混杂而行的环境中,这样的观点却并不荒谬。
汽车诞生十年左右,德国普鲁士颁布了人类历史上首部汽车监管法规,涵盖驾驶员考试、执照发放和交通规则等要求。当时,德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1000辆。不久之后,德意志帝国又迅速出台了更全面的《帝国机动车交通条例》,新增了道路限速和车辆安全配置等硬性规定。
任何人类的进步,无论是政治还是科技,都应以稳健为基,避免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