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蒋介石在北平和傅作义等人开会时,突然接到宋美龄的求助电报,匆匆

国际大碗说 2025-04-03 23:29:52

1948年10月,蒋介石在北平和傅作义等人开会时,突然接到宋美龄的求助电报,匆匆飞往上海。傅作义得知真相后,气得大骂。 辽沈战役打响后,老蒋带着杜聿明等亲信,乘飞机往返于北平、沈阳之间,试图挽救战局。期间,老蒋大部分时间,住在北平圆恩寺的临时官邸。 10月15日,锦州解放,东北残余蒋军与关内的陆上联系中断。惊慌失措的老蒋,在北平召开军事会议。 这时的老蒋,还想让在葫芦岛的“东进兵团”,和出沈阳的“西进兵团”,继续执行“东西对进”的方案,反攻锦州。沈阳的主力,已基本被抽空,老蒋只能把希望寄在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身上,让他抽调三个军,配合“东进兵团”向锦州攻击前进。 傅作义认为锦州已失,再去反攻成功率不大,转而提出一个奇袭计划,调集一支机动部队,闪击西柏坡。 病急乱投医的老蒋,对傅作义的这个计划很感兴趣。就在老蒋和傅作义就细节问题商讨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俞济时快步走到老蒋身旁,将一封电递了过来。 电报是宋美龄发来的,上面写道:“经国行事莽撞,局势失控,盼速来上海。” 老蒋脸色骤变,沉默片刻后,对傅作义说:“宜生,上海那边出了些紧急状况,我明日一早必须赶过去。这华北的战事,就全权托付给你了。” 傅作义的“绥远系”兵力有限,若要执行奇袭计划,就要使用大量的“中央军”,华北的“中央军”将领,基本都是黄埔系,对傅作义这个总司令并不买账,反而是副总司令陈继承在“中央军”的话语权更强。 若老蒋在北平坐镇,傅作义的指挥就要顺畅的多,见老蒋突然要走,傅作义忍不住说:“局势如此紧张,此时总统若离去,诸多决策恐难推进,。” 老蒋摆摆手,说:“宜生,事出有因,上海之事刻不容缓。你经验丰富,定能稳住局面。你和陈副司令(陈继承)的矛盾我有所了解,放心,我已决定将他调回南京,华北的军政,由你全权负责。” 战事这么紧张,老蒋为何却要去位于后方的上海呢? 原来,在1948年8月,为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老蒋派蒋经国前往上海实行经济管制,开展 “打虎” 行动。 初到上海,蒋经国成立 “打虎大队”,日夜巡查,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商家毫不留情。一开始,倒也起了些效果,投机行为收敛了许多。 不到一个月,蒋经国的“打虎”,将六十多个商人关入监狱,将舞弊勒索的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张亚民、第六稽查大队大队长戚再玉,囤积居奇的林王公司经理王春哲等人公审后枪决。此外,还处置了荣鸿元、万墨林、陶启明、杜维屏、戴铭礼等一大批人。 杜维屏是杜月笙的儿子,被抓的罪名是“非法套汇”。 在杜维屏被抓后不久,蒋经国召集上海各界代表开会,参会的杜月笙质问道:“我儿子犯法,确实该抓,我也不护犊子。可是,蒋公子如果秉公执法的话,那就应当一视同仁。在此,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二。” 蒋经国说:“杜先生但说无妨。” 杜月笙站起身来,提高音量说道:“我听说,市面上有一家扬子公司,囤积了大量物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既然蒋公子要整治经济,为何不派人去查一查这扬子公司呢?难道这扬子公司有什么与众不同,能逃过执法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众人纷纷交头接耳,目光都投向了蒋经国。蒋经国被这话怼得满脸通红,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扬子公司的老板孔令侃,正是蒋经国的大表哥,背后还有宋美龄等人撑腰,可不是轻易能动的。 杜月笙接着说:“我儿子套汇那点钱,比之扬子公司,那就是九牛一毛。” 在此情况下,蒋经国只能咬着牙说:“扬子公司若真的囤积居奇,我一定严惩不贷。” 10月7日,蒋经国终于决定对扬子公司动手,大队军警查封了扬子公司在上海的所有仓库。清点库房结束后,当蒋经国得知扬子公司在上海囤积的物资有三千吨之多后,也是大吃一惊。 扬子公司被查,引起轰动,上海大小报社纷纷报道,并时刻关注着进展,想看蒋经国对孔令侃这个“皇亲国戚”究竟能处理到那一步。 孔令侃气冲冲的去找蒋经国说:“扬子公司的这些物资,都已经向社会局登记过了,不过是正常的商业储备。” 蒋经国说:“你那些小伎俩别在我面前耍,市场上物资短缺,物价飞涨,而你扬子公司囤积如此之多物资,还敢说是正常储备?这次查封,绝无误会。” 孔令侃见蒋经国不买他的帐,便飞去南京,向宋美龄哭诉。宋美龄气冲冲带着孔令侃飞去上海见蒋经国,见蒋经国还是不为所动,孔令侃放狠话说要把蒋、宋、孔家这些年来,见不得人的事都抖搂出来,大不了“同归于尽”。 宋美龄见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无奈之下,只好打电报让老蒋南下。 老蒋登机离开后,送行的傅作义问身边的政工处长王克俊:“总统这么急得去上海,你知道是为了什么吗?” 王克俊对此有所了解,如实相告。傅作义听后,愣了一下,叹气说:“大战当前,身为统帅却弃军赴沪、奔忙于家族的私事,我们还给他卖什么命?”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