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印象 唐代诗人张继有《宿白马寺》,表达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羁旅之思,深深

锦书虽在生活 2025-04-04 16:57:41

白马寺印象 唐代诗人张继有《宿白马寺》,表达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羁旅之思,深深的乡愁。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这里隐含着一个历史故事,白马驮经。 相传是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梦醒后问群臣,有人解惑说是西域之神,名为佛。 汉明帝遗使去天竺求佛法,有天竺两位僧人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于是建佛寺名白马寺。 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大佛殿的佛祖“不语说法”。 大弟子摩诃迦叶微笑之状。 这里隐含着一个佛学故事: 故事发生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手持一朵花示众,众人默然不解,唯有迦叶尊者心领神会,破颜微笑。领悟了其中其中的禅机。这一故事体现了禅宗“以心印心”的顿悟方式。 也是“心心相印”典故的由来。 清凉台是汉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印度两位高僧译经之所,在白马寺的最后一个大殿毗卢殿就在清凉台内。 匾额有“狮窟”一词,源于佛教中“狮子吼”的比喻。佛教中,高僧讲经说法被称为“狮子吼”。 而听高僧讲经说法则被称为“登无上座,天狮之吼”。白马寺因其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僧人,故被称为“狮窟”‌。

0 阅读:0
锦书虽在生活

锦书虽在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