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2019年,营收为1277.3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6.14亿元。 2020年,比亚迪营收为1565.9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2.34亿元。 2021年,比亚迪营收为2161.4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0.45亿元。 2022年,比亚迪营收为4240.6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66.22亿元。 2023年,比亚迪营收为6023.1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00.41亿元。 2024年,比亚迪的营收为777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03亿元。 比亚迪的营收显著增长,显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创新。 3月27日晚间,比亚迪旗下高端新能源仰望品牌——仰望U7正式上市。 仰望U7最独特的技术——电控悬架云辇-Z系统,这是行业首个量产的全电动底盘,较传统悬架实现更精准、高效的动态控制。过去传统的汽车悬架系统普遍用油作为介质调节,存在着能量传递路径长、响应速度慢、精度差等等物理限制。云辇-Z是将过去应用在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磁悬浮列车上的电磁原理技术首次运用到汽车领域。底层技术上采用悬浮电机直驱技术,颠覆行业传统的车身控制技术思路,用电动化重构整车控制,实现执行层从“油”到“电”的革命性创新。 云辇-Z作为全球首款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不通过油液介质,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意味着动力转化过程中,去掉了“油”这一物理介质,直接以电驱动,实现更“快准稳”的表现。 快体现在反应速度上,云辇-Z的反应时间仅为50微秒,比行业主流还要快20倍,车辆快速通过不平路面的时候,也可以多次连续地快速完成调整,“无预瞄,也能调”。 准则体现在对车辆的精准控制上,车身调节精度可以达到1mm,在急加减速或急弯时,可将俯仰角控制在0.5°以内,实现体感上的0俯仰。 稳则体现在输出功率上,云辇-Z系统峰值输出功率为50kW,是目前垂向控制领域的最高水平。
王传福三年前的神预言又被验证了,智驾的真面目终于被看清!比亚迪把高阶智驾成本
【5评论】【5点赞】
名满华夏
比亚迪利润403亿,研发费用542亿,国内纳税510亿,12万研发人员,3万985毕业生,97万员工,427万辆车(连续三年增量百万辆,预计今年也不例外)。营收7771亿,其中海外2200亿。两相比较,才知道迪子的厉害。四年汽车销量增长10倍,从泛泛之辈鱼跃龙门,蚕蛹化蝶,今非昔比。连续三年汽车增量百万辆以上(今年预计也不例外),日产口罩上亿只。除了初创者,其余高管基本是985应届生培养起来的,如掌使指。包括医疗产品,断燃油车,全系磷酸铁锂,插电混动,辅助驾驶都能自上而下统一决策。
用户18xxx92 回复 04-05 11:58
就问你迪子前20年造车有盈利过嘛???投资这个投资那个研发多少多少钱?谁信?你们又不是一家专业搞汽车的!什么玩意生意都做,样样通,样样松!!真的好感都败光了。。真狗屁不是。。
名满华夏 回复 用户18xxx92 04-05 12:34
历史重新推演,涛声依旧。早期功率芯片,电池与电驱出于自建,至今搞定厂家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一己之力,挽磷酸铁锂狂澜之既倒,绝处逢生添新章;单枪匹马,扶插电混动大厦于将倾,柳暗花明又一村。高瞻远瞩的战略,深谋远虑的布局,锲而不舍的投入,甘之如饴的追寻。水滴石穿,一脉相承,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别个谁能坚持下来?迪子即使财务捉襟见肘,囊中羞涩,依然连续十几年研发投入高于利润。千千万万车主真金白银的支持,国家与地方政府鼎力相助,也缺一不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毫末之木长成参天大树。蓦然回首,已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