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体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后,发现内容也谬以千里

奇希谈趣 2025-04-04 22:52:21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体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后,发现内容也谬以千里,最后只得了6分。可谁料,最终他却被四川大学破例录取。然而没过多久,教他的老师就说:“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2009年的高考阅卷现场,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突然集体懵了,因为一份来自四川绵阳的考卷上,赫然出现了一篇用甲骨文写就的作文,歪歪扭扭的古老文字,愣是没一个老师认得。   这份特立独行的答卷,层层上报后惊动了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家,专家们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篇作文不仅用了甲骨文,还混杂着金文和小篆。   不过这字体虽然在专业角度看颇有功底,但因为内容与题目相去甚远,最终只得到了6分。   而这篇奇特作文的主人是黄蛉,一个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农村少年。   他最早是在寺庙里的一口大钟上,第一次邂逅了这些神秘的古文字,从那时起,他就对这些别人眼中晦涩难懂的符号着了迷。   黄蛉的这次“标新立异”,的确为他赢得了关注。   当阅卷趣事被发到网上后,这个428分的“学霸”一夜成名,多所知名高校向这位“古文奇才”抛出橄榄枝,其中不乏西南财经、四川大学这样的名校。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惊叹,这是要用甲骨文征服世界的节奏啊!这位同学是想给阅卷老师们上一课吧?   黄蛉也从一个连三本线都没过的普通考生,摇身一变成为各大高校争抢的人才,但黄蛉的“逆袭”故事看似完美,却没人知道,这只是一场学术风波的开始。   最终,黄蛉选择了四川大学。   为了培养这位“奇才”,学校可谓煞费苦心,专门从退休生活中请回了古文字研究泰斗何崝教授,为黄蛉一对一授课。这样的殊荣,在整个学校都是绝无仅有的。   何崝教授满怀期待地开始了这段师徒之旅,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个看似醉心古文的少年,骨子里却充满了浮躁。   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布置的基础功课也不认真完成,反而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学问”。   更让何崝教授气愤的是,这个年仅23岁的年轻人,居然在媒体面前大放厥词,声称对《文心雕龙》有独特见解,殊不知,这些内容根本就不在教学范围内,完全是信口开河。   眼看着这块“璞玉”日渐蒙尘,何崝教授失望至极,最终,他选择向学校提交辞呈,婉拒继续教导黄蛉。   一句“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道尽了这位老教授的无奈与心寒。   网上曾经的支持者们这才了解真相,也变了态度,纷纷表示,这人原来是个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看来天赋和努力,还是要比噱头重要得多。   而这场始于一篇6分作文的学术风波,最终以一位老教授的辞职信画上了句点。   好高骛远的少年,错过了最好的引路人,一手好牌让他打得稀烂,也浪费了最珍贵的机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0 阅读:0
奇希谈趣

奇希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