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般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
有的人呢,尤其异地的,到了假期有空见面,基本上都是甜甜蜜蜜的互动
相对来说吧,如果在异地的情况下,有空见面会发生冲突的几率不大
因为内心中都知道,这种能够相对和谐的时间不多
不过这时候应该这么说,回到异地状态之后,发生争执的概率也会更高
因为背后会出现一种情况,实际上是对分开的不舍,但是转化为情绪之后,好像就会成为不满
所以我经常做指导的时候,让大家学会的表达,本身就是能够学会表达背后的情绪
想念、不舍,以及内心当中实际需要的是对方的爱意表达
如果能够表达到这个状态,实际上会出现冲突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毕竟谁会想要辜负爱意呢?
不过如果不是异地的情况下,可能假期就会出现更多的矛盾,原因也是一样
平时就有很多相处时间,但是各自比较忙碌的时候,有问题可能当下也不会马上发作
但是出现大部分相处的时间之后,问题就不会被忽略或者回避,而是正面出现冲突的状态
相对来说,这时候背后依然表达的是对一段时间问题的不满
所以这时候我们的指导就会从“学会表达”变成“学会有选择的表达”
不翻旧账,就事论事,成为这时候的主旋律
其实不管从相处还是沟通的视角,我们都有一个比较直接的态度:面对问题不要回避,而是正面处理问题
当你出现不满的时刻,先看见背后缺失的部分,去面对,之后才是解决
假设你出现情绪,都不知道情绪从何而来,那可能就会成为被情绪裹挟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