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60岁慈禧正在换衣服,李鸿章求见,被李莲英拦在门外,可慈禧却喊了句“进来!”,李鸿章进去还没站稳,慈禧就问,我这衣服好看吗? 慈禧是清朝末期真正的统治者,她的上位离不开一个大臣:李鸿章。 他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慈禧在每次遇到困难时,都是他在背后鼎力相助。 在同治皇帝驾崩以后,慈禧急于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想通过立君主的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朝中大臣并没有支持她的,就在她焦头烂额之际,李鸿章挺身而出。 他向慈禧表明忠心,那时候李鸿章又掌管军权,所以慈禧才顺利的立了光绪为帝,自己做起了幕后的操控者。 慈禧非常信任李鸿章,很多事情都交由李鸿章来办理。 也正因为如此,李鸿章在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后背负了历史的骂名,而慈禧就是他背后的始作俑者。 1894年,慈禧即将迎来自己的60大寿,她更是为了这场寿宴做足了准备。 此时国际情况危机四伏,日本已经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战事近在咫尺,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必须及时做出应对。 这天,李鸿章决定请示慈禧,看如何面对眼前的局势。赶巧,李鸿章去的时候慈禧正在试穿自己刚做好的寿袍。 李莲英见是李鸿章来了,急忙将他拦在了门外,他让李鸿章暂时回避一下,待慈禧换好衣服之后再进去,可慈禧却毫不避讳的喊了一句:“进来。” 李鸿章进去以后,还没等他开口,慈禧就问他,:“你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寿袍怎么样?” 李鸿章定晴一看,慈禧身上的寿袍刺绣的图案竟然是凤在上龙在下。 李鸿章辅助慈禧多年,自然是知道慈禧的别有用心,但是作为大臣自己又不能把话挑明,于是他想逢迎一下慈禧,便说道:“依臣看来,无论您穿什么都好看。” 可是慈禧却对李鸿章的回答很不满意。于是,她让李鸿章说道:“你实话实说便是,恕你无罪。” 李鸿章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您看,是不是,有点大呢?” 李鸿章表面是说寿袍做大了尺寸不合身,言外之意是说慈禧这波操作有些过头了。当时光绪已经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了,是时候把皇权交接给光绪了。 慈禧自然是明白李鸿章的弦外之音,对他这趟来的目的也一清二楚,于是慈禧说道:“日本人要打仗,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是让皇上去决定吧,我过完60大寿以后就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 李鸿章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心里有点失望,但还是不想放弃,于是他再次问道:“战事就在眼前,老臣希望能得到太后的旨意。” 话音刚落,慈禧明显有点不耐烦了,回了一句:“你上奏皇上,让他去和亲王商量去吧。”就这样,李鸿章最终也没能在慈禧这里得到答案。 如此一来,李鸿章只能消极备战,结局自然是毋庸置疑。 慈禧嘴上说着要把皇权交付给光绪,实则她非常享受皇权给自己带来的快感,光绪只有心甘情愿的给她做傀儡,她才会高枕无忧,但凡光绪自己搞出点小动静,她都受不了。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开启了戊戌变法。 变法的内容包括政府机构的改革、鼓励个人创办工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位等。 戊戌变法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废除旧制度,开创新风气,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 但是就是这样一场运动,却威胁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那些在变法过程当中被撤去官职的人,铺天盖地的找到慈禧诉苦。 慈禧眼看自己几十年辛苦收获的成果,即将被光绪毁于一旦,她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伙同守旧派大臣发动了戊成政变,最终戊成变法历时103天之后宣告失败。 慈禧将光绪囚禁在瀛台,其余带头的几人死的死,逃的逃,皇权又再一次回到了慈禧的手里。 然而,在慈禧临终前却听闻光绪大喜,于是在1908年11月14日晚,光绪帝突然驾崩了。 光绪驾崩不到20个小时慈禧也跟着去了,这段离奇的历史也被专家们所解读,答案显而易见。 其实当年光绪年轻气盛,想有一番作为的想法值得理解。只不过慈禧垂帘听政已有数年,权利早已根深蒂固,光绪想要夺回政权何其容易。 如果光绪选择低调行事,不形于色,或许他的结局不至如此,也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9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