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中国的美方万万没想到,印度居然已经打响了“第一枪”!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又是加征关税搞贸易战,又是拼凑“印太战略”拉拢盟友,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持的“小老弟”印度突然反戈一击,在2025年3月上演了一场让白宫措手不及的“背刺”戏码。 新德里街头警笛大作,8家挂着“国际援助”招牌的美国机构被印度执法部门一锅端,连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驻印办公室都未能幸免,成箱的账本被搬走,电脑数据被封存,甚至墙上的装饰画都被摘下来检查。 事情的导火索源于一笔2100万美元的“选举质量提升”资金。根据印度调查,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曾承诺向印度提供这笔资金,但实际到账的却只有760万美元,剩下的1340万美元竟离奇“失踪”。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失踪”资金最终出现在了孟加拉国,被用于培训当地青年组织,直接推动了2024年孟加拉总理的下台。 这种“资金乾坤大挪移”的操作,让印度政府彻底火了——原本用于印度的援助,居然成了颠覆邻国政权的武器,这让莫迪政府如何能忍? 印度执法部门顺藤摸瓜,在被查封的美国机构中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大约300万美元的资金流向了印度国内的非政府组织,而这些组织大多与印度反对党国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索罗斯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就被曝通过“民主建设”项目,向印度国大党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左手援助、右手搅局”的做法,彻底激怒了印度人民党政府。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拍着桌子质问美国:“你们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拆台的?” 印度这次突袭行动,表面上是查资金,实际上是对美国长期以来干涉内政的一次总爆发。 近年来,美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不断拉拢印度,又是卖F-35战斗机,又是搞“四方安全对话”,但骨子里还是把印度当棋子。 美国一边要求印度在对华政策上“选边站”,一边又在贸易、关税等问题上对印度开刀。比如,特朗普政府曾以“贸易逆差”为由,威胁取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而拜登政府则在F-35军售谈判中设置重重障碍,要求印度承诺不将战机用于对巴基斯坦的先发打击。 印度可不是省油的灯。莫迪政府一直以“全球南方领袖”自居,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去年俄乌冲突中,印度顶住美国压力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在联合国涉华提案中,印度也多次投下弃权票。 这种“战略自主”的姿态,让美国十分头疼。更让美国恼火的是,印度近年来在“全球南方”框架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甚至与俄罗斯、伊朗等国眉来眼去,这直接冲击了美国构建的“反华包围圈”。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印度的“黑历史”可不止这一次。早在2012年,印度选举委员会就曾与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IRI)签署合作协议,接受美方“选举培训”。 当时的国大党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这些培训最终演变成了对印度选举的渗透。 2024年,美国又通过“选举和政治进程加强联盟”向印度提供4.86亿美元资金,其中部分被用于支持反对党活动。这种“以援助之名,行颠覆之实”的做法,让印度人民党政府忍无可忍。 这次突袭行动,实际上是印度对美国“颜色革命”战术的一次精准打击。印度执法部门不仅查封了美国机构,还要求美国大使馆交出过去十年的资金明细,一笔一笔对账。 这种“秋后算账”的做法,让美国措手不及。更绝的是,印度还将美国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名单公之于众,包括那些与索罗斯、洛克菲勒基金会有关联的机构,彻底撕下了美国“民主输出”的伪装。 印度的突袭行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连锁反应。俄罗斯、伊朗、巴西等国纷纷跟进,启动对境内美国资助项目的审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言:“这是对美国霸权的一次有力回击。” 而美国这边,白宫的反应却显得十分尴尬。一方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公开场合强调“美印关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效率部却悄悄撤销了剩余的援助资金,试图掩盖真相。 对于这场美印之间的“狗咬狗”,中国网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有网友调侃:“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事实上,印度的反美行动,客观上为中国减轻了压力。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包围圈”本就松散,现在印度又闹起了“独立”,这让美国的对华战略更加捉襟见肘。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在突袭美国机构后,主动向中国示好,提出重启中印边境事务磋商机制。这种“联中抗美”的姿态,让美国如坐针毡。 不过,中国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此事时表示:“中方一贯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干涉他国内政。”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关税战,会把中国顶到进口第一大国】这个逻辑是,中国已经持续16年是全球第二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