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生死决战。战局一时僵持不下。这一天,陈军大将

裂谷长河 2025-04-08 10:03:41

1363 年,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生死决战。战局一时僵持不下。这一天,陈军大将张定边率 3条战船,突然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冲出,径直杀向朱元璋旗舰。 在元朝末年,因为统治者腐败无能,横征暴敛,所以在多地形成了多股势力。 这些势力的领袖均以平民为代表,其中作为讨饭出身的朱元璋和渔民出身的陈友谅最为突出。 陈友谅的军队实力不在朱元璋之下,可是却在鄱阳湖之战中被朱元璋一举拿下。 朱元璋的部队只有二十万人,而陈友谅的军队却有六十万人之多,这场战役最终也因为以少胜多而被后人津津乐道。 1363 年,陈友谅和朱元璋为了争夺鄱阳湖水域展开了殊死较量,其内部均有骁勇善战的将士追随,陈友谅在还没有起义时便结识了同为打渔为生的张定边,后来陈友谅起义之后,张定边便投靠了陈友谅,两人交情甚好。 张定边此人有胆有谋,并且对陈友谅忠心耿。在鄱阳湖之战中,更是身先士卒,替陈友谅解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因为两军将士在数量上相差太大,表面看上去陈友谅的胜算大一些,但是朱元璋这边的大将徐达利用狼群战术,很快便压制住了陈友谅的水军,导致陈友谅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多条战船被摧毁。 就在这万分紧急时刻,作为陈友谅忠实的拥护者张定边,便率领三条战船,突然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冲了出来,径直杀向了朱元璋的旗舰。 他的这波操作属实惊呆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对方的阵营中,竟然有如此忠肝义胆的将士。因为张定边此去很可能凶多吉少,被困在对方的战营。 当陈友谅看到张定边率领的小队水军直奔朱元璋军队时,自己也被惊到了。 因为事发突然,张定边根本没有向陈友谅报备,便直接冲了出去,定要在几十万水军中取上将首级。 张定边率领的三只舰队一路所向披靡,路过之处更是一片哀嚎。 虽然朱元璋的二十万水军将其团团围住,但是张定边凭借果敢的毅力和过人的身手,硬是在包围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眼看张定边的三支舰队,对着朱元璋所在的战船越逼越近,众人急忙展开阻拦保护朱元璋。 奈何张定边早已经胸有成竹,他开弓搭箭瞄着朱元璋的方向连射九箭,幸亏朱元璋的身边的大将陈德替他挡了下来,才使得朱元璋幸免于难。 但是张定边的攻势依然十分凶猛,朱元璋被迫只能仓皇而逃,不巧的是朱元璋所在的船只在逃跑过程中无意搁浅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幸亏朱元璋的另一名大将常玉春及时赶到,他瞄唯张定边,一箭射伤了他。 张定边因为负伤这才选择匆匆离开,朱元璋的水军并没有穷追不舍,最终张定边虽然没能取得朱元璋的首级,但是也算是平安归来了。 接下来这场鄱阳湖之战持续了三十六天,陈友谅的战舰各个硕大,高足有三丈,宽有两丈多。 朱元璋的水军看到以后便感到有压迫感,但是正是因为船只高大,也暴露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战舰的灵动性较差。 最后,朱元璋安排徐达作为先锋带领精锐部队,和陈友谅的水军展开近距离作战。 陈友谅在这时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命令将士将船只逐个用铁链连接在一起,这样方便集中兵力一同对抗朱元璋的军队。 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样的部署正中了朱元璋的下怀。朱元璋随即调整好自家战舰的方向,借助风向上演了赤壁之战的一幕,将数以万计的火箭射向了陈友谅的战舰。 顷刻间,陈友谅的战舰便燃起了熊熊烈火,战船因为有铁链连接,一时间无法分离。 陈友谅因此损失惨重,正当他愁眉不展,想探出头去一看究竟时,却被一只突如其来的木箭射穿了脑袋。 至此,陈友谅遗憾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后,陈友谅的儿子还有大将张定边安葬了陈友谅,接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便取代了其父亲在军中的地位。 随着这场著名的战役的结束,也同时莫定了朱元璋未来的发展地位。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陈友谅,在当时都展现出了他们过人的军事才能,成为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留给最后胜利者的位置也只能有一个。      

0 阅读:54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