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九年除夕,小吏正在衙门值守,忽然看见一个孤寡老头,小吏可怜他,请他喝了一顿酒,没想到第二天便官升十级! 洪武二十九年的除夕,整个京城南京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之中。街道两旁挂满红灯笼,各家各户贴上新春对联,空气中飘散着年货的香味。孩童们在街上追逐嬉戏,商贩们忙着收摊准备回家团圆。鞭炮声此起彼伏,烟火映红了南京城的天空。 然而在这一片喜庆祥和中,吏部衙门却显得格外清冷。往日里人来人往、公文不断的衙署此刻空无一人,只有值房里一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原来吏部所有官员都已经回家过年,只留下一名普通吏员在此值守。这名吏员是河南人氏,在吏部任职已有十余载,虽然没有正式品级,但一直兢兢业业。 这名小吏坐在值房内,面前摆着一张未寄出的家书。信中写道他已经离家十年有余,一直牵挂年迈的母亲。当初为了谋生计,他只身来到京城,进入吏部当了一名普通文书吏员。这些年来,他虽然没有升迁,但始终恪尽职守,从未懈怠。今年除夕,因为衙门里重要的公文需要人看管,他主动请缨留守。 夜色渐深,小吏摆上一壶热酒,就着几个小菜,独自小酌。忽然,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推门而入。老者看上去约莫六十多岁,虽然衣着简单,但举止不凡。小吏见有人来访,非但没有怀疑,反而十分热情地将老者迎了进来。 "老丈可是来办事的?衙门今日已经休沐,不过您既然来了,就坐下喝一杯暖暖身子吧。"小吏热情地招呼道。老者也不推辞,在桌前坐下。两人你一杯我一盏,渐渐熟络起来。 席间,老者谈及朝廷政务,见解独到,显然对朝政了如指掌。小吏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当是遇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两人畅谈了许久,老者起身告辞时说道:"今日一见,甚是投缘。他日再会。"说完便转身离去,只留下小吏望着老者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一晚的偶遇,成为了这位普通吏员人生的转折点。而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人,更想不到第二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大年初一的清晨,金銮殿上气氛庄重。百官依次入殿向皇帝朱元璋朝贺,整个大殿上下都洋溢着新年的喜庆。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向吏部尚书询问昨夜值守衙门的小吏姓名。尚书如实禀报后,皇帝立即下令传召那名吏员入宫。 消息传到吏部衙门时,那位小吏正在整理值夜的记录。突然听闻圣旨,他一时不知所措。当他走进金銮殿,抬头看到殿上端坐的天子时,顿时惊得跪倒在地。原来昨晚与他对饮畅谈的老者,竟是当今皇上! 朱元璋见小吏如此惶恐,立即出声安抚。他当众表扬了这位小吏的尽职尽责,特别称赞他在除夕之夜仍坚守岗位的精神。更让满朝文武震惊的是,皇帝宣布要破格提拔这名小吏为其家乡的知府。这可是从一个无品级的普通吏员,一跃升至正四品的地方大员! 然而,这位小吏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恩典而忘乎所以。他战战兢兢地向皇帝表示,朝廷历来有官员回避制度,不能在原籍任职。况且自己才疏学浅,恐怕难当重任。这番谦逊的话不仅没有惹恼朱元璋,反而让皇帝更加赏识他的谨慎态度。 朱元璋当即表示,既然是他破格提拔,自然就不必拘泥于旧例。他认为一个能在除夕之夜坚守岗位,又时刻挂念家中老母的人,必定能成为一个好官。这样既可以为国尽忠,又能尽孝道,实在难得。 很快,吏部就为这位小吏办好了上任文书。当任命书送到他老家时,他年迈的母亲看到儿子不仅荣归故里,还成为一方父母官,激动得老泪纵横。乡亲们也都为他高兴,都说这是老天爷给善人的福报。
洪武二十九年除夕,小吏正在衙门值守,忽然看见一个孤寡老头,小吏可怜他,请他喝了一
史说畅谈呀
2025-04-09 10:22:57
0
阅读: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