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他不管妻子的反对,拿刀划破了刚出生3天的女儿的后背。看着女儿快

史说畅谈呀 2025-04-11 10:30:52

1948 年,他不管妻子的反对,拿刀划破了刚出生 3 天的女儿的后背。看着女儿快不行了,妻子也吓得瘫倒在地上。可谁能想到,他的这个行为,竟然救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婴儿。 1948年,中国刚从战乱中喘口气,可日子还是苦哈哈的。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得要命,尤其是新生儿,生个病基本等于判死刑。就在这年冬天,张金哲,一个普通的医生,却干了件不普通的事——拿刀划开了自己刚出生三天的女儿的后背。这事听起来吓人,可结果让人服气:女儿活了不说,这方法后来还救了无数中国婴儿。他是谁?为啥这么干?这得从头说起。 张金哲,1920年出生在天津宁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那年头,战乱、贫穷、疾病到处都是,他小时候就见多了人因为没钱没药丢命,尤其是小孩,脆弱得像风一吹就没了。这让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长大后要当医生,救人命。1938年,他考进燕京大学学医,后来战火烧得没法学,他辗转北平协和医学院,又跑上海医学院,1946年才算熬到毕业。毕业后,他回到北京,进了北京中央医院当外科医生。那时候医院啥都缺,医生得靠真本事吃饭,张金哲很快就崭露头角,尤其是对小孩的病特别上心。 1948年冬天,张金哲刚当上爸爸,可喜事没几天就变噩梦。他女儿出生才三天,就得了皮下坏疽。这病在当时就是绝症,致死率100%,没啥好办法。症状来得快,皮肤烂得吓人,还发高烧,小孩根本扛不住。张金哲一看这情况,心里明白,不干点啥,女儿肯定没戏。可医院的条件太烂,同事也不支持他冒险给新生儿动刀,说这是在拿命开玩笑。他回家后,看着女儿一天天不行了,心里跟针扎似的。妻子急得直哭,可他冷静下来,琢磨出一个法子:用刀划开后背,把脓排出来,兴许能救命。 这想法在当时太超前了,压根没人试过。医院不让干,他只能在家自己动手。家里啥也没有,他就拿了把小手术刀、几块纱布,在煤炉上煮沸消毒,能凑合就凑合。手术过程没法细想,反正就是凭着一股信念,硬着头皮划开了女儿的后背,把脓排干净,再包扎好。之后几天,他守着女儿,喂点米汤,盯着体温,生怕出岔子。结果,第四天女儿缓过来了,烧退了,伤口也好转了。这一下,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这事没完。张金哲把这法子写下来,跟同事分享,还亲自上手给别的患儿做手术。慢慢地,成功率越来越高,他又把操作步骤整理成文档,往全国推。以前100%要命的皮下坏疽,硬是被他搞到致死率降到5%。这可不是小事,直接救了几千上万条小命啊。那些本来觉得他疯了的医生,也不得不服气。从这以后,张金哲的名字在医学圈传开了,大家都说他胆大心细,是个真英雄。 其实,张金哲不光救了自己女儿,他还把这股劲头用在了更大的事上。1950年,他弄了中国第一家小儿外科医院,带出一堆好医生。抗美援朝时,他跑去前线救战士,回来后还改良了50多种手术工具,全都白送给国家。到老了,他也没闲着,95岁还上手术台救小孩。甚至去世前,他还把遗体捐了给医学研究,说要当“大体老师”。这辈子,他真没白活。 说起张金哲的贡献,不光是救人多,他还给中国小儿外科搭了个框架。那时候,小孩的病没人重视,外科手术更是没人敢碰。他硬是靠自己的摸索,把这块空白填上了。后来的医生都管他叫“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不是吹的,是真干出来的。他的故事听着像传奇,可全是真事,没半点水分。 想想1948年那晚,要不是他顶着压力划那一刀,哪有后来的奇迹?他不是神,就是个普通人,但关键时候敢下狠心,敢担责任。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好受,可他扛住了。换成是你我,估计早慌了,哪还敢拿刀?可他不一样,心里有底,手里有招,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场面。 张金哲这人,没啥架子,也没啥花里胡哨的说法。他干的事接地气,就是想救人,没别的念头。1948年的那刀,不光救了他女儿,也救了无数家庭的希望。后来医生们学的那些技术,都是从他这儿来的。他用一辈子证明,医生不是光靠药,是靠脑子和胆子。

0 阅读:70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