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个土匪刑满释放。回家路上,他突然撞见1个七十多岁老头。思索片刻后:这就是20年前杀害我党高级干部的凶手? 齐达榜这辈子,年轻时没走正道。他生在河北围场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兄弟姐妹一大堆,饭都吃不饱。20多岁时,他混进了当地的土匪队伍。那年月,围场县土匪多如牛毛,抢点东西、敲点钱,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1947年,解放战争正打得火热,齐达榜跟着队伍卷进了一场大事——柴胡栏子村突袭事件。这事,成了他后半辈子甩不掉的影子。 柴胡栏子村突袭,发生在1947年5月17日。那天,冀东代表团70多人带着骑兵护送,到了围场县的柴胡栏子村打算歇脚。结果晚上,一支400多人的武装队伍,领头的是个叫任芳伍的家伙,装成逃难的老百姓混进了村。第二天早上5点,他们突然动手,代表团的警卫还没反应过来就吃了大亏。任芳伍这帮人武器好,有迫击炮、机关枪,代表团这边只有长枪短枪,根本不是对手。战斗打得血腥惨烈,代表团拼死抵抗,可还是有22个同志牺牲了,其中好几个是我党的高级干部。这次突袭,成了解放战争里我党损失最重的一次。 齐达榜当时就在任芳伍手下,亲眼看着这场屠杀。事后,他和其他土匪被我军抓了现行,送进监狱。而任芳伍这家伙,带着几个亲信跑了,钻进深山里没了踪影。齐达榜进了监狱,日子不好过。刚开始,他还是那副土匪脾气,跟人吵架打架是常事。可时间长了,监狱里组织学习,他慢慢识了字,还学了点木工活。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土匪,到后来懂得点道理,他用了整整18年。1968年冬天,他刑满释放。出狱那天,天冷得要命,他拿着释放证明,心里想着回家重新做人。村里干部看他表现还行,给他安排了赶大车的工作,让他靠双手吃饭。 再说任芳伍,这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他出身围场县一个地主家,从小就仗着家里有钱横行乡里。抗日战争时,他投靠日本人,给鬼子带路,害了不少乡亲。解放战争来了,他又倒向国民党,拉起一支队伍到处抢掠。1947年柴胡栏子村那次突袭,就是他一手搞出来的。事后他跑了,改了名字,躲在围场县一个偏僻村子,靠种地过日子,想让时间把他的罪行埋了。 1968年那个冬天,齐达榜出狱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快到村口时,他碰上了那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老人穿得破破烂烂,拄着棍子,走路慢吞吞。齐达榜本来没多想,可擦肩而过时,他随便瞥了一眼,突然觉得这张脸有点不对劲。他停下脚步,回头盯着那老人,越看越觉得像任芳伍。20多年前的记忆翻上来,他心跳得厉害。任芳伍比他大不少,现在算算年纪,也该70多岁了。岁月把这老家伙的脸刻满了沟壑,可那眼神,那轮廓,齐达榜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他站在风里想了半天,决定不能就这么算了。 齐达榜转身去了公安局。到了那儿,天已经黑了,他把自己的怀疑一股脑儿倒了出来——老头的模样、任芳伍的身份、20年前的突袭,全都说了。民警听完,脸色沉下来,赶紧向上级汇报。第二天,公安的人去了村里,把那个“老农”带回来查。刚开始,这老头死不认账,说自己就是个种地的。可公安翻出1947年的档案,又找来当年的幸存者问话,证据一点点堆起来。后来,一个在柴胡栏子村打过仗的老兵被请来辨认。老人家盯着他看了半天,点了点头。这下,任芳伍慌了,证据摆在面前,他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当年的匪首。 查下来才知道,任芳伍这些年一直藏在围场县,靠种地和打零工混日子。他以为过了20多年没人记得他了,没想到撞上了齐达榜。1970年初,案子送到法院开审。那天,围场县城里挤满了人,大家都来看这个恶棍的下场。1970年3月24日早上,刑场上,任芳伍被押上来,72岁的他头发白了,走路都颤颤巍巍。面对惩罚,他没吭声。最终,法律给了他应得的报应。围观的人群里,有人感慨,有人叫好。齐达榜远远地看着,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总算干了件正事。 这事说起来挺唏嘘。齐达榜从土匪到出狱,再到揭发任芳伍,走了条曲里拐弯的路。任芳伍呢,作恶多端,逃了20多年,还是没逃过命。历史这东西,有时候真像个账本,欠下的债,早晚得还。
1950年,洪学智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到北京竟然就被邓华和林彪扣住了,随后他想向叶剑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