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退位那年,朝堂上安安静静,兵临城下的日子早过去了,可北边的山河还没拿回来。金兀术死了十二年,那个在战场上让南宋人吃尽苦头的“铁浮屠”不在了;岳飞死了二十年,那位喊着“还我河山”的大将,冤魂都快成尘了;就连金国的皇帝完颜亶,也早八年前就被自己人弄死了。可你看南宋这边,皇帝赵构也要退位了,整个国家看起来像是熬过了风浪,但骨子里却早就没了往北看的心气。 赵构这一辈子,说白了,就是熬。他不是那种血气方刚的主儿,能打敢冲,也不是啥昏庸无能的庸君。他其实很聪明,早年间风头浪尖上,那是一把好手。靖康之耻后,宋室南渡,他是唯一活下来的皇子。一个人扛起半壁江山,哪怕是逃着跑着,也没让江山彻底塌了。当时的赵构,是有点骨气的。苗刘兵变那年,他一边把皇权稳住,一边低头妥协保住命,能屈能伸,确实是条老狐狸。 可人一旦活得太久,看得太多,就容易变了。他不是打不过金国,也不是不想打,而是他不敢赌。他明白,只要开战,就要流血,一旦输了,他这来之不易的皇位就又悬了。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不是“还我河山”那派的,他要的,是安稳,是活下去,不折腾。主战派像岳飞、韩世忠这些人,哪个不是浑身是胆、想着北伐?可问题是,赵构从心底里防着他们,怕他们一旦打赢了,功高震主,自己这个皇帝还能不能稳得住? 于是,赵构就开始“熬”。岳飞,先是架空,再是召回,最后“莫须有”一纸命令直接送走;韩世忠,也一步步被削权冷落;主战派看着一个个要么死,要么退,最后朝堂上清一色变成了主和派的天下。你说他没本事吧,他能在兵荒马乱中打出一个南宋,筑起江淮防线;你说他有担当吧,几十年皇位干下来,北伐从头到尾没真心推过几次。唯一一次比较像样的北伐,是高宗让位后由宋孝宗提出来的。 赵构不是没机会,金国自己也乱,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的时候,整个金国一度陷入内斗,南宋那边其实是可以趁乱出兵的。可赵构不动,他怕这个乱局不是机会,而是深坑。金兵虽然进犯江南,但他宁可守,也不愿打回去。那时候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能听进去不同声音的新君,而是个主意死硬、耳根子软的老头,怕打、怕输、怕动摇皇位。 你要说他不爱国吗?他也爱,只不过他爱的,是“在我手里别出乱子”的安稳国。他要的,不是“收复河山”的风光,而是“子孙稳稳当当继位”的现实。南宋不是没人想打回去,是被他一点点熬没了希望,熬没了士气,熬没了干劲。他熬走了敌人,也熬光了身边人的血性。 他退位后,孝宗赵昚上台了,立马就北伐。赵构冷眼看着,既不鼓励,也不拦着,心里估计是想:“你愿折腾你就折腾去,老子这一辈子不就为了别折腾嘛。”说到底,他是个“保守派”的皇帝,不激进,不冒头,能熬能忍,靠岁月熬过风雨,也把战意熬得稀薄无力。 现在回头看赵构,他活得比岳飞久,比金兀术久,比主战的、主和的都久。他赢了时间,但输了魂气。他守住了江南,却失去了中原。他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但绝不是一个“复兴之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赵构,你会选择像他一样求稳求和,还是冒一次险、赌一个可能赢的未来?欢迎来聊聊。
赵构退位那年,朝堂上安安静静,兵临城下的日子早过去了,可北边的山河还没拿回来。金
明月看历史
2025-04-11 23:24:28
0
阅读:601
用户14xxx64
赵二家后代没一个有点骨气的
广莫
鼠辈也称帝?赵狗枉为人!
未来不是梦
你发这文章是不是怕打关税战?让我们跪下!汉奸间谍公知!
老丁309号受胜果尊者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