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道军令从兰州直传宁夏,杨得志狠狠一拍桌子,眼睛都红了:“六十五军,给我活捉郭栓子!”这不是一句气话,是从心窝子里挤出来的血泪之语。因为就在前两天,西北剿匪队伍里的主心骨、副司令员曹动之,被人骗杀了,杀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打着“投诚”旗号、实则藏刀于笑的老匪——郭栓子。 曹动之是老红军出身,抗战时期打过鬼子,解放战争一路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可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功臣,倒在了西北荒原的一场“投降戏码”里。他当时正带着一小队警卫员赶往银川,山坳里一群假装投诚的匪徒埋伏多时,三十杆老掉牙的土枪,对着他齐齐开火,曹副司令中弹倒地,连马都惊得狂奔。这起事件震动整个西北战区,杨得志一时怒极,直接砸裂了榆木桌板,下达死命令:不杀郭栓子,誓不罢休。 那郭栓子是何人?原名郭永胜,生在宁夏一个穷村子。早年间仗着身强力壮横行乡里,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后来仗着枪杆子成了土匪头子,为了躲避官府通缉,换了名字,称自己叫“郭栓子”,栓得住的意思。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命,早晚栓不住。 当年解放军进宁夏,地方上的匪帮一片哀嚎,纷纷投诚保命。郭栓子也打着白旗,白天送粮送马,嘴上说“听党话”,夜里却带人抢劫商队、屠村夺财,最狠的一次,他还把两个老乡活埋在沙坑里,就因为人家没给他通风报信。他的伎俩连乡亲们都看透了:“这人换了个名字,骨子还是那条恶狗。” 曹动之的死,让整个剿匪行动从“规劝招降”立马转变为“彻底清剿”。但想抓郭栓子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人精得跟狐狸一样,打不过就跑,专挑深夜作乱,白天躲山洞。他熟悉贺兰山的一草一木,几十个藏匿点都是精心安排的。六十五军几次三番围剿,不是扑空,就是打草惊蛇。战士们吃雪啃干粮,翻烂了地形图,愣是摸不着这条泥鳅的尾巴。 直到深秋某晚,一个满手冻疮的老猎人找上解放军,说他知道郭栓子现在在哪个洞。天还没亮,五百多名战士披着大雪从山脚往上摸。洞口架好火力,战士们屏气凝神,一个手榴弹炸开石门,刚端着酒碗的郭栓子吓得魂飞天外,抄起盒子炮就想逃,结果一头撞上堵枪口。 战士们想起曹副司令倒在血泊中的样子,个个红了眼,本能地举枪。但指挥员下令:“活捉!”于是他被捆了个结实,一路押下山来。路上百姓自发举火迎接,老头老太太放下手里的苞谷棒就往山道边跑,烧香磕头谢天谢地。这一夜,银川的天格外亮,像过了个没有土匪的年。 行刑那天,是在银川西门,围观的人挤破土墙。郭栓子面如死灰,嘴里嘟囔着什么,像是要悔,但再多悔恨也换不来一条英雄的命。一声枪响,尘归尘、土归土,这个作恶一生的土匪头子,倒在了自己最熟悉的黄土地上。 说到底,这事不只是一个“诈降害人”的故事,更是一堂活生生的警示课。那时候的西北,不少人戴着“归顺”的面具,其实心里还打着旧时代的算盘,指望靠点儿手段混过去。但历史可不惯着人——欺骗革命的人,终究是骗不了人民的。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像郭栓子这样的人,假投诚是真作乱,今天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翻版”?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这个站在蒋夫人身后挤鼻子弄眼睛的逗比先生就是国民党军队福将胡琏!解放战
【58评论】【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