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玉琴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溥仪,管理所还破例让她留宿一晚,殊不知正是这一晚,让她坚定了要与溥仪离婚的决心。 (信息来源:2013年06月07日 凤凰卫视——中国监狱史特例:溥仪李玉琴战犯管理所同居) 1943年春,十五岁的李玉琴,正值充满希望的年华,奈何一道选秀命令,彻底扭转了她的人生轨迹,她被选进伪满洲国的皇宫,在那里,她被赋予了“福贵人”的尊号,荣耀的光环下,隐藏着日本人操控的阴影,连身为皇帝的溥仪,也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显得力不从心,满心无奈。 为了避免被日本人强塞日本妻子,溥仪才挑中了李玉琴,想用她来当挡箭牌,年纪轻轻的李玉琴并不知道这背后复杂的政治算计,单纯地以为自己是被选进宫里去学习,进了宫她才发现,等待她的不是学习的机会,而是深宫里失去自由的生活,以及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关系。 溥仪给她制定了许多规矩,大大小小有“二十一条”之多,这些规矩约束着她的行为举止,在奢华的皇宫里,李玉琴就像一只困在精致鸟笼里的鸟,完全没有自由。 除了溥仪、给他看病的医生和少数日本人员外,她几乎接触不到其他男性,看电影时,必须等所有人都离开后才能打开灯,溥仪小心谨慎地维持着她“皇妃”的身份,但这些行为反而让她更加孤独。 溥仪对她还算体贴,教她唱歌、听她讲故事,还安排她和家人团聚,然而,这些都填补不了她心中的寂寞,特别是当她知道溥仪身体上的难言之隐后,她才领悟到,他们之间的婚姻不过是一场粉饰太平的假象。 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慌忙逃离,他带走了一些人,唯独将李玉琴留在了大栗子沟,离开之际,溥仪向李玉琴保证,他会尽快回来接她。 李玉琴在大栗子沟的生活,每天都在盼望着溥仪能平安回家,也希望她的父母健康,还盼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她并不知道,这次离别竟然长达十年之久。 十年时间,李玉琴的生活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经历了世态炎凉,她在溥仪的亲戚家没得到好脸色,生活没有着落,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度想遁入空门当尼姑。 旧时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深深影响着她,虽然不得已写下了离婚声明,但她心里还是放不下溥仪,盼望着能和他再次相遇。 1955年,李玉琴终得溥仪信函,知晓溥仪正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她满心欢喜,旋即前往探视,怎料曾经的少年皇帝如今已是一个背部弯曲、显得苍老的人,而且对她这些年来的经历和遭遇显得非常冷淡,漠不关心,两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迅速被失望所取代。 在政府的安排下,李玉琴成为一名图书馆管理员,拥有了新的工作机会,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单位要求她与过去的丈夫溥仪断绝关系,以此作为她能够继续工作的条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李玉琴经过反复思考,做出了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她最终选择了离婚。 1956年,李玉琴第四次前往抚顺监狱探溥仪时,郑重提出离婚,为挽救濒危婚姻,监狱管理人员特例准许他们共度一夜,在那晚,他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夫妻,但即使如此,也未能动摇李玉琴要结束这段关系的意愿,她的离婚决心依然坚定。 长时间的煎熬让她身心俱疲,政治上的重重压力也压得她喘不过气,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更是让她看不到希望,这些都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让她无法再维系这段婚姻关系。 1957年,李玉琴和溥仪正式结束了婚姻关系,他们各自开始追求新的生活,李玉琴后来嫁给了一位工程师,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她彻底摆脱了曾经“福贵人”的标签,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的现代女性,拥有了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1957年,李玉琴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溥仪,管理所还破例让她留宿一晚,殊不知正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4-08 16:28:52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