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翻了!”重庆一男子花10860元买假冒白酒,到货后,男子要店家“退一赔十”,

秋水看伊人 2025-04-09 00:13:55

“吵翻了!”重庆一男子花10860元买假冒白酒,到货后,男子要店家“退一赔十”,向其索赔金额超10万元,谁料,经调查发现男子是职业打假人,3年时间竟然超40多起这类诉讼,从中获得将近500万元的赔偿,最后法院这样判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吵翻了!”重庆的潘某,花了10860块钱在网上买了一批白酒。结果酒一到货,他发现是假货,立马找商家理论,张口就要“退一赔十”,也就是说,要求店家赔他10多万元。 要说这个“退一赔十”,还真不是他乱喊的,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商家卖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确实可以要求十倍赔偿。 商家一听懵了,本来就是做点小本生意,没想到这一下要赔十万,还可能吃官司。 可接下来的剧情有点反转。商家一边被告上法庭,一边报警说这人“不对劲”。警察一查,嘿,真发现问题了——这个潘某不是“冤大头”,而是个典型的“职业打假人”。 所谓“职业打假人”,说白了就是专门盯着市场上的假货买,然后拿着法律条款去起诉商家,靠这个“打假索赔”来赚钱。 这事儿听着像是在维护市场公平,但很多时候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谋利益,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线有点模糊。 据法院调查,潘某在短短三年内,发起了超过40多起类似的诉讼,涉及金额近500万元。有些案件赔了个一两万,有些动辄上十万,合着这是把“打假”当成了职业,甚至当成了生意来做。 这回,法院也不是一上来就站在他这边。虽然承认商家确实卖了假酒,违法在先,但对潘某的索赔金额并没有照单全收。 法院审理后,只判决商家赔偿1.8万元,远远低于潘某要求的十几万。原因也很简单:潘某这行为虽然打的是“消费者维权”的旗号,但他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带着牟利目的主动去“钓鱼式打假”。 法院的态度其实很明确:你可以打假,可以维权,但不能“玩套路”。你要是明知是假的还专门去买,然后等着别人出错再去敲赔偿,这性质就变了,不是维护正义,而是搞“法律套利”。 有的人觉得潘某这种人活该,这不就是“假借维权、真薅羊毛”吗? 谁都知道卖假货不对,但你这不是真维权,是拿着法律去赚钱,还赚得比卖货的都多,搞得商家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也有人反过来说,商家活该,谁让你卖假酒?要不是有人敢揪你,你就不知道收敛。 打假人再怎么“职业”,也是从你违法行为里揪出的问题,你干净你怕啥?不就是被人钻了个空子嘛,谁让你有漏洞给人钻? 这种争论,其实是社会一直绕不过去的问题——职业打假到底是功是过? 从法律角度看,打假人确实提供了市场监管不到位时的一种“补充机制”。有时候工商部门盯不过来,职业打假人就像“民间警察”,帮着揪揪假货,也算起到震慑作用。 这种“打假”如果变了味,成了“职业碰瓷”,那跟开赌场的不如赌徒也要洗白自己差不多的逻辑。 有目的地去买假货,然后靠打官司赚钱,变成了一门产业,甚至有人专门组织“打假团队”,流水线操作,精准下单,专挑容易出问题的商家下手。这不就从“维护公正”变成了“利用规则牟利”了吗? 而且说实话,大多数中小商家根本经不起这种“十倍赔偿”。有的本来利润就薄,一单生意才赚几十块,真赔个几万、十几万,那不是在罚违法,而是在搞灭绝。 这么搞下去,谁还敢开店?不是被打假的搞怕了,就是被吓得天天查货源,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当然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打假人。有些人是真心维护市场的清白,碰上问题产品,就想给自己和其他人讨个公道。 这种是良心打假,是该支持的。但像潘某这种一年几十起、动不动就要十几万赔偿的,那就不叫维权了,那是“职业维财”。 法院这次的判决,其实就是个信号:支持打假,但要有底线;支持维权,但不支持钻空子;违法商家要罚,但不能被“伪维权”给牵着走。 结尾也就一句话:法律是保护老实人的,不是给聪明人当赚钱工具的。打假可以,但别打着打着,把自己也变成了市场里的“另一个灰色角色”。 这事啊,该敲打的,不止是卖假酒的,还有打假打到“发家致富”的那群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职业打假人买2箱假冒五粮液、青花郎,起诉店方“退一赔十”索赔超10万元!判决来了》2025-03-26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爆发户

爆发户

2
2025-04-09 08:26

国家应该出法律管管这些假打人,老百姓不明白跟着附和只会扰乱秩序,卖假货更应该曝光重罚!

我在路上

我在路上

2
2025-04-09 08:28

卖假货的都该打

老王

老王

1
2025-04-09 08:18

职业打假人就不是消费者了吗?他们就不消费了吗?他们危害社会了?他们的危害比假货还大?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